不景气他放弃近百万年薪 返乡研发紫米粄粽闯名号
甘钧睿放弃近百万年薪,回到狮潭老家创业,研发不同的客家米食闯名号。(巫静婷摄)
甘钧睿(左)难忘阿嬷的好手艺,向他的母亲(右)讨教客家米食的制作诀窍。(巫静婷摄)
传统客家米粽香气十足,甘钧睿平时就与母亲分工炒料、包粽。(巫静婷摄)
甘钧睿放弃近百万年薪,回到狮潭老家创业,研发不同的客家米食闯名号。(巫静婷摄)
甘钧睿复刻儿时的好味道,并加入养生概念,融入地瓜、紫米、艾草、南瓜等食材,制作不同颜色的客家米食。(巫静婷摄)
传承客家好味道,30岁的甘钧睿放弃近百万年薪,回到家乡苗栗狮潭创业,靠着阿嬷传授的食谱及母亲耐心指导,他重现记忆中的古早味,研发出「紫米粄粽」,Q软外皮搭配咸香内馅,每口都尝得到紫米香,另外他也复刻传统客家米粽、菜包,未来将融入甜菜根等养生食材,发扬客家美食。
传统观念排斥男人进厨房,甘钧睿说,家里只生3个男生,他排行老幺,小时候就喜欢黏在阿嬷身旁,跟哥哥们挤在灶脚看她做粿,阿嬷不但不排斥男生做菜,还不藏私地传授食谱,过年时大家庭会打萝卜糕分享,客家米食的好滋味就此烙印在心里,看久了也会做。
去年底甘钧睿辞去食品厂工作,回到家乡狮潭新店老街创业,狮潭位于山区,高龄化严重,愿意留下来深根的年轻人不多,他表示,现在不景气,想趁着年轻尝试创业,还能就近照顾年迈的父母很值得,阿嬷6年前过世,怀念她的手路菜于是就以客家米食为出发点,筹备3个月时间开了人生第一家店。
客家粄粽愈来愈少见,且因外观与米粽、菜包相似,外地游客常分不清楚两者差异,甘钧睿说,粄粽比起米粽做法更繁复,要让客人吃粿不碍胃,抓比例可真煞费苦心,事前需泡米、磨米,再把米浆压干、搅拌制作外皮,改良常见白糯米粄粽,他将紫糯米融入,做出不同颜色与口味,与菜包不同的是还多了一股月桃叶清香。
甘钧睿研发的紫米粄粽有咸、有甜,咸馅料有香菇、萝卜干、豆干、腐皮等,口感咸香分明、爽脆有嚼劲;甜馅料则改用红豆泥,搭配紫米外皮不腻口。客家庄同样卖粿的店家不少,他希望能闯出与众不同,用美食带动老街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