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现代学校改革 解开公办学校绳索
《光明日报》报导,四川成都新津县高级职业中学选聘副校长不是教育局说了算,而是由学校成立的考核领导小组决定。自主选用中层干部,重大事项通过全体教职工表决通过即可实施,自主权的扩大激发了教师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新津县高级职业中学是成都市50所推行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的学校之一。自去年获批全国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综合试点单位。
成都武侯区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校长胡平将学校的改革概括为两自一包: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
作为公办学校,学校现在有130余名教师,但有编制的仅有6人。
胡平坦言,教师招聘由学校自主完成,教育局只对其审核和监督,刚开始很担心没有编制无法吸引教师且留不住教师。尽管第一次选聘报名人数不多,但随着社会的认可,学校的第二次选聘一下子来了3000多名报名者。
胡平说,学校为教师完善各类保险,并实行严格退出制。学校自聘教师打破了公办学校教师的铁饭碗,可以按需选人;过去公办学校因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往往对教师的需求无法及时满足。与此同时,学校的招聘小组要和应聘者接触多次,对其各方面有全面了解,实现人尽其才。
武侯区教育局对川大附中西区学校教育经费拨付实行经费包干制(大型基建、维修和设备设施采购除外),以生均经费形式打包,年初一次性拨付,年度包干,由学校自主管理和使用。
学校的教师收入由月工资部分和奖励部分组成,将个人所得与育人目标有机结合。胡平的办法是学校事务实行专案制,把事务打包公开,在全校征集执行团队,教师可自行申请,学校给以专案经费。所有教师都以主人姿态参与学校建设,教师全年平均收入比同类公办学校同层次在编教师高10%左右。
两自一包是否意味着学校、校长的权力更大?胡平说,学校的确拥有了更大的权力,但这些权力也是有监督与制衡的。学校的重要事项须报备教育局,教育局对学校经费使用情况一年一审;学校内部的教职工大会、校董会等也拥有了明确的许可权。
川大附中西区学校作为一所新办学校,在办学1年后的测评中,家长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7.1%、98.7%。
新都区旃檀中学和旃檀小学,两所学校同步迈入管办评分离试点改革。教育部门在明确了学校的权责关系后便退居幕后,实现管理和办学的分离。两所学校制定了学校章程,建立起公开民主的管理新方式。
旃檀中学校长杨再斌说,人事权、财政权、办学自主权下放后,教师由区招区管变为校聘校用,彻底改变「能多不能少」、「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的薪酬弊端。更重要的是素质教育可真正落地。这学期,旃檀中学学生每周三下午可自主选择、走班上课,这样的课程已达19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