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多!10大哺乳迷思曝 医劝「别乱补」:2食物恐害塞奶风险增

▲亲喂母乳常常成为妈妈的烦恼。(示意图记者姜国辉摄)

记者张乃文/综合报导

从怀孕到宝宝出生,父母总担忧孩子营养有没有达到均衡、是否健康,能不能供予宝宝足够的母乳,更有妈妈担心到自己的状态也不佳。对此,医师则分享「哺乳10大迷思」,并强调,母亲要先照顾好自己的身心舒适,母乳之路才能走得平安顺利。

不论亲喂或挤奶瓶喂,许多哺乳妈妈都会担心自己奶量是否足够,对此,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妇产科国际认证泌乳顾问医师许馨予表示,当宝宝亲喂吸吮状况好,就能有效把乳汁移出,而宝宝想要吃便可顺应需求, 乳房也会知道宝宝的需求量,去制造相对应的产量。至于挤奶瓶喂的妈妈,以选择合适舒服的挤奶器为首要,挤奶过程越放松,乳汁越容易移出。

亲戚间的都市传说或网路上流传的偏方,仍可能造成孕妈咪的压力。许馨予也借此破除哺乳的10大迷思:

1.妈妈乳房大小和奶量无关,乳房的大小取决于乳房脂肪量的多寡。

2.医师表示,母奶看起来稀稀水水的,并不是不营养,虽然母奶有近9成由水组成,但其中的糖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的比例是稳定的,且有许多活性免疫因子及细胞,酵素生长因子等,是宝宝最好的营养来源。

3.宝宝会夜奶,并非没吃饱。医师强调,夜奶是宝宝正常表现,尤其是新生儿,半夜依然需要维持足够热量的摄取,等到孩子大一点出现半夜醒来情况,则有可能是因为做梦或白天刺激过多造成,并一定是没吃饱。

▲医师破除常见的喂母乳迷思,并强调,妈妈应先照顾好自己,母乳之路也才能走得顺利。(图/达志/示意图)

4.妈妈的饮食并不会影响母乳的营养。许馨予分享,研究发现,落后地区和已开发国家的妈妈,母奶的营养成分没有很大差异,不会因为母亲的饮食有太大的影响。但妈妈吃的不够营养,会影响自己身体健康,因此照顾宝宝之余,也不要忘了关照自己的身心。

5.妈妈乳腺发炎使用抗生素时,还是可以哺乳。医师说明,乳腺炎的治疗除了使用抗生素,最重要的是郁积的乳汁可以移出,因此只要宝宝愿意吃,亲喂时可先从发炎侧开始,并增加哺乳频率,若宝宝不愿意吃或是以挤奶为主的妈妈,也可增加挤奶的频率帮助乳汁移出。

6.感冒时还是可喂奶。许馨予解释,因为妈妈身体所制造对抗感冒病毒抗体,会进入乳汁,借由喂奶把抗体传给宝宝,而大部分的感冒药,并不会影响母奶。只是妈妈感冒身体不舒服时,建议在照顾宝宝要多洗手戴口罩,并请家人协助家务和照顾工作。

7.母奶在宝宝6个月以后还是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医师说,1岁前,母乳都是宝宝营养的主要来源,根据台湾儿科医学会建议:宝宝出生后持续哺育母乳至1岁,但不建议纯母乳哺育超过6个月。超过6个月后则需适量补充副食品,尤其可多给予含铁、锌较多的食材,如:红肉类或是蛋黄海鲜,以避免宝宝铁质缺乏。

8.哺乳前不需特地清洁乳房。许馨予说明,乳晕上的蒙哥马利腺体,会分泌油脂以保护皮肤,过度清洁反而会破坏保护层,造成乳房皮肤容易感染或过敏的情况。

9.亲喂或挤奶,如果有乳头疼痛状况不需要忍耐,可寻求专业泌乳顾问的协助进一步评估。

10.多吃鱼汤猪脚花生对奶量影响不大,医师直言补品油脂量高,可能增加塞奶风险,建议妈妈均衡饮食即可。

最后,许馨予建议,妈妈喂奶时可以尝试半躺卧姿势,和宝宝在身体放松的状况下,发挥寻乳及含乳的生物本能。一般传统摇篮式的哺乳姿势中,若妈妈身体太过僵硬前倾,哺乳的过程身体容易感到疲累、疼痛,进而影响催产素的分泌和排乳反射。但最重要的是,不论亲喂或挤奶,妈妈应先照顾好自己的身心舒适,母乳之路也才能走得平安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