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指引將出爐 盼補治療缺口
癌症希望基金会与联合报健康事业部携手举办「突破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困境,迈向健康台湾新愿景」专家会议,与会专家癌症希望基金会副执行长严必文(右起)、健保署医审及药材组组长黄育文、社团法人台湾药物经济暨效果研究学会理事长萧斐元、中华民国血液及骨髓移植学会秘书长蔡承宏、健康保险署署长石崇良、中华民国血液病学会理事长柯博升、台中荣民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滕杰林与联合报健康事业部策略长洪淑惠皆参与讨论,并提出专业观点、建议。记者曾吉松/摄影
台湾即将在二○二五年进入超高龄社会,多发性骨髓瘤好发于六十至七十岁,一年约新增七百病患,因容易骨折、骨痛,隐形照顾成本冲击癌友家庭。中华民国血液病学会将推出最新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指引,鼓励病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且接受完整治疗。健保署长石崇良指出,未来健保给付新药将根据国内治疗指引,与专家共同盘整治疗缺口。
癌症希望基金会与联合报健康事业部共同举办「突破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困境,迈向健康台湾新愿景」专家会议,中华民国血液病学会理事长、台大医院癌医中心分院血液肿瘤部主任柯博升表示,血液性癌症在治疗上与实体肿瘤不同,希望初期就使用最好的治疗方式,以多发性骨髓瘤为例,目前治疗进展变化大,指引建议初诊断病患应先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且同步采用多重用药策略。
过去,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式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类固醇等三合一疗法为主,近年来,三合一疗法加单株抗体等四合一处方问世,国际治疗建议也出现变动,国内治疗指引认为,移植前的引导治疗采四合一处方会优于三合一。
台湾三成五病患 无法撑到二线治疗
「在国际治疗指引上,只要三缺一、四缺一,全部就无效。」柯博升直言,目前对第一次诊断罹患多发性骨髓瘤的病患,三合一疗法可获得健保给付,但对于含单株抗体的四合一治疗组合,健保给付仅用于复发后的第二线治疗,初诊断病患若要遵循治疗指引,就必须自费使用。
癌症希望基金会副执行长严必文指出,根据统计,多发性骨髓瘤新药须等待十四个月到廿个月不等,才能获得健保给付,但等待期间,患者疗程都受到限制,据台湾真实世界数据,约三成五病患无法撑到二线治疗、二成三患者无法撑至三线治疗,病患必须和时间赛跑。
中华民国血液及骨髓移植学会秘书长蔡承宏说,以日本为例,只要新药通过适应症,约一个半月即可纳健保,蔡承宏及台中荣总血液肿瘤枓主任滕杰林都认为,若可缩短新药纳入健保等待时间,将减少病患「看得到却吃不到药」困境,还可协助患者回归职场及自我照护,减轻家属及医护负担。
近年癌症医疗与药费快速成长,造成健保沉重负担,让癌患「看得到用不到」。石崇良表示,健保将改变现行审核方式,持续盘点资源,且优先考虑将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国际治疗指引中的Catagory1(证据等级高)及「Preferred treatment」(高度建议)选项纳入给付,若国内有治疗指引,将与学会一起讨论,盼补足治疗缺口,让更多病患受惠。十二月健保给付将新增多发性骨髓瘤等七癌基因检测,以利医师后续治疗有更客观依据。
四合一用于第一线 健保给付协商中
健保署医审及药材组组长黄育文补充,健保给付四合一药物用于第一线,已进入药品价量协商过程中,若有合理药价,协商过程势必较为顺畅,期待尽快达到共识,造福病患。
为了落实总统赖清德的健康台湾政策,除了药物审查希望接轨国际治疗指引,并减少国内指引的落差,健保署在扩充财源上也讨论是否增加补充保费及第二层健保的可行性。
严必文表示,病友团体也认同这样的理念,癌症病患都想争取延缓疾病复发,也希望生活不受影响,透过及早用药,除了减少后续医疗耗用,也可维持生产力,在治疗效益的排序上,希望可让病患都获得及时、适切的治疗,以减少癌症家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