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的餐桌:不只是吃饭这件事
▲法国人的餐桌,其实更像是人际和文化交流的舞台。(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作者/Lili莉莉。
「法国人落落长的用餐文化和上菜程序在2010年已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为世界文化遗产。」
暑假期间到公婆家度假时,经常上演这样的场景。
▲笔者对法式餐桌的手绘创作。(图/翻摄自Lili的法国日常志)
「咚咙⋯⋯咚咙咚咙咚咙⋯⋯」到了用餐时间,婆婆在一楼转动着木制小铃鼓,发出「咚咙咚咙咚咙⋯⋯」的声音,听到这样的声响,家中的成员,会各自从宅子不同的角落聚集到饭厅,这时饭菜通常婆婆已经一手打理好了,一道道自然地依着她三四十年来累积的厨艺和备菜习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准备盘子、刀叉、汤匙、水杯,垫主菜的木块、面包、餐巾纸、调味料等,按着要用餐的人数,整齐一份一份的放到餐桌上。
▲法式饮食文化在用餐布置上相当用心。(图/翻摄自Lili的法国日常志)
天气好的时候,大伙儿会直接在庭院用餐,一张洗白的轻巧塑胶大餐桌,两人一组就能轻易抬起,铺上桌巾后观察一下阳光移动的方向,选好大树下的一片阴影再将大餐桌缓缓放下。我这时更是会乐于帮忙摆盘,一边看着远方不同层次的蓝绿色层层叠叠染成的山景和云雾,一边大口吸进花香和树木的草绿气息,甚是舒爽。
Apéro (餐前酒或是开胃菜)
这时如果家中成员三三两两还未到齐,先坐在餐桌边上的,就会抓起一两把核果葡萄干和细碎的小咸食来吃,啜点简单的果汁饮料,这段如同台湾的闲聊嗑瓜子时间,法国人通常叫做 apéro ,这是小朋友最爱的时间,像是阿山哥的姪子,经常开心的抓起几把零食塞嘴巴,灌一杯可乐后就风一般跳上他的脚踏车,和邻居或是亲戚小孩玩去了,总要众人三催四请他才会愿意再返回餐桌吃几口菜。
▲开胃菜。(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
Apéro 的时间可长可短,也经常是朋友间用来聚会的名义,阿山哥和朋友们聚会,很少是小猫两三只的,除非是要去看电影,而一大群人要以午餐晚餐的名义相聚,餐点准备起来就稍嫌麻烦了,因此,apéro 这种随性的场合,最适宜不过。参加聚会的朋友各自带一手啤酒、几瓶红白酒、有的准备quiche (咸派)或是甜点蛋糕、新鲜蔬菜棒、生菜沙拉或是有人现场调受欢迎的鸡尾酒mochito,再加上音乐,法国人的apéro是越夜越热闹,通常会吃吃喝喝聊到午夜过后,不过这种场合对法文不是母语的我来说,其实是疲劳轰炸啊,到了午夜时分,我通常会明示暗示聊天聊个没完的阿山哥,「回家了!」
另外,被邻居邀请过去喝一杯聊天话家常,也是一种apéro的形式 ,阿山哥的老家亲戚好几户都住在附近,待在这边的时候,三不五时就被阿山哥的叔叔婶婶表哥表姐的招呼过去喝apéro ,如果是长辈准备的小餐点,通常会更吸引我,时不时会有海鲜冷盘,还会有法国老太太的拿手蛋糕,平常话少的我,这时可是会乐得陪阿山哥过去和他们聊天!
▲虽然现在是夏天,但法国有时早晚温差很大,一碗热呼呼又鲜甜的浓汤对笔者来说是相当暖胃的餐点。(示意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Entrée (前菜)
婆婆通常会准备火腿和干腊肠(saucisson)冷盘,法国人习惯配着酸黄瓜(cornichon)吃;有时会是生菜沙拉、哈密瓜切片配薄火腿、肉冻、库司米凉拌沙拉(taboulé),人多的时候还会有鹅肝酱(Foie Gras)配白酒洋葱冻(confiture d'oignons au vin blanc)等。我个人其实比较不爱法国的前菜,菜色偏生冷偏呛酸(婆婆习惯加入不少柠檬汁和醋),我总是意思意思的尝几口,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天冷的时候有时会先上蔬菜浓汤(虽然现在是夏天,但有时早晚温差很大,一碗热呼呼又鲜甜的浓汤真是暖我这亚洲胃啊),而此时,法国人们通常话匣子已开,「吃饭配话」是法国人餐桌上的基本款习性,而阿山哥一家子(除了公公之外)是属于话特多的法国人,主菜自然会姗姗来迟,我总是要静心等待⋯⋯。
Plat (主菜)
婆婆有不少拿手家常好菜,红酒炖牛肉(boeuf bourguignon)、烤鸡腿、奶油白酱焗烤火腿苦苣(endive au jambon)、奶香焗烤马铃薯(gratin dauphinois)等,夏天时公公喜欢烤些牛排猪排厚片,配上新鲜酥脆的法国面包切片,节日或是有家人生日时还会有红白酒或是香槟。这时候法国人酒酣耳热,聊得更是热络,一边讨论起美食(都已经在吃饭了,还要再讨论某些菜色的滋味、食谱和用料),有时会为政治话题激辩、时不时还会吵起架来。
「法国人的餐桌,其实更像是人际和文化交流的舞台。对法国人来说,美食很重要,但话可也不能少。」
▲戴高乐将军曾说过:「要如何治理一个有两百五十八种乳酪的国家?」足见法国的乳酪种类之多。(图/达志/示意图)
Fromage (乳酪)
法国的戴高乐将军曾说过:「要如何治理一个有两百五十八种乳酪的国家?」法国的乳酪种类之多,我其实也慢慢在用味蕾记忆中。我们在里昂的小公寓旁,每周固定会有两次露天市集,其中有一摊是卖乳酪的法国先生,为了认识和品尝更多种乳酪,阿山哥建议我按着法国地图,去跟这位法国先生每一次都买不同产区的乳酪。就这样,我慢慢记下了Saint-Félicien、Tomme、Roquefort、Reblochon、Saint-Marcellin、Comté、Camembert、Brebis、Chèvre等乳酪的名称和味道,我个人偏好Saint-Félicien或是Reblochon这类奶味重、口感绵密滑顺(crémeux)的乳酪(因为口感跟甜点很像嘛,我可是个甜点控)。
从小在Haute Savoie (上萨瓦省,邻近瑞士和阿尔卑斯山,亦是著名的乳酪产区)长大的阿山哥,自幼的餐点就离不开乳酪,常听他说小时候下午四点多一放学,他就直接到奶奶家(就在学校旁)吃点心, 奶奶端出的正是各种乳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小被各式各样轻重口味的乳酪滋养,阿山哥到台湾时,品尝了传说中外国人都惧怕的臭豆腐,却没有被吓倒,竟还津津有味的吃了一盘接一盘。
▲笔者认为法国的甜点不但卖相好, 滋味更是有层次,不管是咖啡馆、独立或是连锁的糕饼店,都有多样的甜点可选择。(示意图/取自免费图库pakutaso)
Dessert (甜点)
法国不愧是甜点天堂,让我这甜点控有如鱼得水之感。这里的甜点不但卖相好(有时外观美到让我舍不得动刀叉), 滋味更是有层次,不管是咖啡馆、独立或是连锁的糕饼店,都有多样的甜点可选择。在公婆家或是和朋友聚餐时,也总少不了要有甜点登场 ,像是tarte au citron meringuée (蛋白霜柠檬塔)、moelleux au chocolat (熔岩巧克力)、millefeuille(千层派)、framboisier(覆盆子派)、草莓塔(tarte aux fraises)、Opéra 蛋糕,配上一杯热呼呼的tisane或infusion (花早茶),就是一顿餐的完美结尾了。
台法的饮食文化差异
法国人餐点上桌有一定的程序,阿山哥在这点上尤其执着,如果有乳酪,他一定要在甜点之前吃,前菜和主菜的顺序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调,咸的跟甜的更是不能混在一起吃,否则他就不吃了。这点在我这台湾人看来是觉得挺麻烦的,营养美味的餐点就一块儿上了吧,我刚吃完甜点又想吃一口咸食为什么不行,管他什么顺序,好吃吃饱了最重要。
阿山哥到台湾玩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文化差异(对他来说应该是对心脏的撞击),不管是夜市小吃或是鼎泰丰的小笼包和饺子,他都觉得美味极了,但他不能适应的是台湾人吃饭和上菜的飞快速度,他的想法是,用餐的时候就应该和家人朋友慢慢聊天,一道一道的品尝,但我们台湾人热情澎湃的待客之道,可是有好吃的就赶紧端到客人面前让客人吃个过瘾。用餐怎么能配话,快吃!吃饭可是皇帝大啊!
►「即日起,我退出老化党。」
热门推荐》►黑咖啡不等于美式咖啡!两者差别是什么?
►台湾大肠癌是世界第一?发酵食物将导致大肠癌?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方格子《Lili的法国日常志》。《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