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粗粗? 肝纤维扫描仪提高诊断准确性
▲柳营奇美医院胃肠肝胆科李佩伦主任表示指出,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台湾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人数高达1万3千多人,严重影响国人健康。(图/医院提供)
「你的肝看起来粗粗的」、「粗粗的是不是硬掉?」,这是在肝脏检查时最常听到医师与病人的对话,多数病人会因此误解而感到不安,耽心肝脏是不是「硬」掉,进而寻求偏方治疗导致延误病情。
柳营奇美医院胃肠肝胆科李佩伦主任表示指出,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台湾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人数高达1万3千多人,约占所有死亡人数8%,甚至高过因糖尿病6%或高血压3%死亡的比率,严重影响国人健康。
李佩伦主任表示,肝脏是人体最大且无声的器官,由于它没有神经分布,所以不会有痛觉,因此早期肝病几乎没有明显症状而不易察觉。除了急性的猛爆性肝炎之外,慢性肝病常循着「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逐渐演变,不少病人是因发生黄疸、腹水、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或肝癌等末期并发症才就医,但往往为时已晚。
肝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可分成病毒性、酒精性、药物毒素性、新陈代谢异常性、自体免疫性等肝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病,同时伴随俗称脂肪肝的酒精性肝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也日益攀升。慢性肝炎会因为肝脏反复发炎及修复过程,造成肝脏纤维化并逐渐变硬,但可能没有感到不适,抽血检验GOP、GPT等评估肝功能指数也可能是正常的,因此没症状、肝功能指数正常,不代表一定没有肝脏纤维化。
李佩伦主任指出,一般所说的「肝粗粗的」是指透过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俗称肝切片)后,在病理学检查上检体组织有纤维化,可诊断肝脏发炎与纤维化程度,若病人属较肥胖或有脂肪肝,则诊断正确率可能会下降。其缺点是具侵袭性、疼痛、有出血的风险,因此较不易被病人所接受;此外,取样组织范围较小,可能有取样判读误差,往往无法反复性追踪。
虽然肝功能指数能有效侦测肝脏发炎,却无法显现肝脏纤维化程度;而超音波对肝脏纤维化判断则有赖医师的经验,但仍是主观性的判断,临床上常只能告诉病人「你的肝粗粗的,半年后再追踪」,但半年后也无法客观的比较前后「粗粗」的差异,故有些病人会觉得每次结果都一样就放弃追踪了。然而慢性肝病是否已达显著纤维化程度,常常是决定治疗时机、方式及预后状况的重要关键。
▲医学界的研究,肝纤维扫描仪,比对肝切片检查有近9成的准确率,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检查,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图/记者林悦翻摄)
李佩伦主任表示,目前医学界的研究,认为肝纤维扫描仪比对肝切片检查有近9成的准确率,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检查,其原理是借由超音波探头发射出轻微震荡感之冲击波,利用超音波穿越坚硬物质速度较快,而穿越弹性物质速度较慢的原理,再以数值量化来呈现肝脏纤维化的程度,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检查过程中,病人只需躺于床上,操作人员将扫描探头置于右侧肋间进行检查,病人只会感到一些轻微震荡,检测过程不会疼痛,无出血风险,每次检测时间约5至10分钟。
李佩伦医师建议,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正常,因此有肝病的民众最好生活作息规律、清淡饮食、不熬夜、不抽烟酗酒、并且定期追踪肝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