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美中角力下的全球供应链重组难题
美国总统川普上任后,舍弃了奉行40余年的对中政策,且随着对中贸易战、科技战相继登场,2019年过后,川普政府更将中国通信设备大厂华为及IC晶片制造商中芯,先后列入制裁的实体清单,意图从源头掐断中国的科技供应链,甚至要求国际盟国加入这场重组全球供应链的战役,但这一系列做法显然有违美国二战后一向鼓吹的市场竞争与自由贸易精神。
何以如此?或可从川普总统倚重的中国政策专家、美国著名智库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中心主任白邦瑞(M. Pillsbury)在2015年的著作《百年马拉松》(The Hundred-Year Marathon)中看出端倪。身为对中鹰派人士的白邦瑞在著作中提到,过往40年来美国对中策略建立在五个基本假设上:一是美国相信中国所传达的国家羸弱讯息(无能与腐败政府、领导无法进行必要改革等),使其以为中国终将崩溃;二是美国相信与中国交往可获取完全合作,中国在国际事务观点上将渐渐与西方一致;三是美国相信中国希望在制度与价值观上向美国看齐;四是美国相信中国鹰派力量微弱,不至成为美国的国家威胁;五是美国相信中国经过长久发展后,终将从原本的独裁政体走向民主。
然而,当中国频频在南海测试美国容忍底线,甚至联合第三世界国家挑战美国霸权时,让人惊觉前述五项假设存在莫大错误,若任其发展,未来恐须为此付出代价。白邦瑞进一步借镜中国战国时代思想,拟订12步打赢中国的策略,好扭转美中之间失衡的天平。若仔细探究,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策略已获川普政府采行,诸如近期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迅速升温,抑或是美国联合五眼联盟对中进行科技产品封锁皆然。
只是,尽管美国剑指中国有消弭贸易不公平竞争、巩固国家安全的目标存在,但美国企业家们未必响应政府号召。例如全球汽车业市值第一的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总裁马斯克(E. Musk)便指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电子供应链,该公司不会将产线移出中国,甚至将加大投资中国。今年9月上海美国商会(AmCham Shanghai)的调查更显示,约有70%的美国制造业厂商无意将产线移出亚洲,而高盛9月初所公布的市场研究也显示,仅有少部分美国企业如服饰业正将产线移出中国,电子通讯业等产业在没有他国建厂替代选项的情况下,缺乏搬迁产线的意愿。
不仅是美国企业家们对产线移出中国显得意态阑珊,美中对抗下身处夹缝中的日本企业亦是如此。即使日本政府推动奖励关键战略性物资业者回流生产的补助政策,但诱因仍不足。像是日本著名家户用品制造商大山(Iris Ohyama)便指出,在日本国内市场有限的情况下,经济诱因不够强烈,日本企业自主回国生产的意愿并不高。
就台湾来说,美中对抗带来的问题恐怕更为严峻。从经济部资料可知,台湾在总出口及资通讯产品出口中,对美出口份额已分别由2001年的22%及23%下滑至2020年(累积1至9月)的14.7%及10.3%。这意味着虽然近期台湾与美国的政治关系看似急速升温,但美国市场对台湾出口的重要性已不若往昔。相对的,台湾对中国总出口占比却呈现逐年攀升态势,从2001年的27%上升到2020年的43.6%(累积1至9月)。若再以贸易战开打以来,美国政府高度关注的资通讯产品出口来看,台湾对中国出口占比更由23%一路上升至53.7%,显示中国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尤以资通讯产品为然。因此,对于台湾来说,倚着中国这个庞大市场,却又在国安考量下必须配合美国的地缘政治目标,未来在产业及整体经济的发展路径都将左右为难。
诚然,2019年美中贸易冲突白热化后,台商的光学器材、电子及资通讯产品确实有回台生产的趋势,但诚如2019年仁宝科技董事长许胜雄所述:「Notebook、PC电脑,本身这些都是一、两千样的零组件,转移不是那么容易,还牵涉到庞大的人力、供应面,还有运输环境条件等等。」显示大规模的供应链调整不易。更何况,就今年以来的中国贸易表现来看,第二季中国的出口与进口在全球的占比,不仅未因疫情受挫,反而分别来到约11%及16%的历史高点,足见中国在全球贸易活动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令全球供应链重组非区区数载可成,且仰赖全球贸易甚深的台湾经济亦难与中国大幅度脱钩。
即便今年11月初美国将举行总统大选,川普连任与否尚在未定之天,但在类如白邦瑞的论点已成为美国对中策略基本架构、美国民意弥漫反中情绪,以及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亦表态抵制中国的情况下,美中经济冲突大概也不会因选举结果而有所改变。一言以蔽之,随着美中角力越见激烈,身处风暴中心的台湾在这过程中如何拿捏,平衡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的难度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