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企业治理需加入政治风险管理

工商社论》

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政治冲突不只未见缓解,近来还持续升温;紧绷的战略竞争,也让企业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风险挑战。

短短几年间,地缘政治风险一波波袭来。为了压制中国崛起,美国祭出种种手段:从坚壁清野、摧毁过去30年一手促成的全球化供应链;运用政治力施压,要求各国科技产业选边站队;藉晶片法案、降低通膨法案,以一手补贴、一手管制,胡萝卜与棍棒并用的方式,威胁利诱各国配合美国要求,重新布局设厂,最终为达成「美国制造」、「美国第一」的目标。连串动荡下来,环境变化剧烈不在话下。

不少台湾企业受波及之余,对于地缘政治的凶险已深有所感。再加上台湾身处中美角力的风暴核心,也就难怪,最近资诚联合会计事务所(PwC Taiwan)对全球企业共同面对的威胁进行调查时发现,台湾企业对威胁的感受程度,较全球企业高出25至26个百分点,态度明显悲观许多。麻烦的是,当前台湾企业所面对的地缘政治风险,最主要的来源并非其他国家,而是政府选择在战略上一面倒的美国。

这场由超级大国带起的地缘政治风险不但棘手,需要应对的战场还无限开展,没完没了。俄国作家契诃夫有句名言:在戏剧第一幕出现的枪,在第三幕必然会发射,这被称为「契诃夫法则」。中美贸易战从最早谈关税与贸易平衡的贸易战,扩散到科技战、金融战等,到实体清单,乃至于影响台湾厂商最为深刻的供应链脱钩断链,冲突一场又一场,无不应验「契诃夫法则」,而于此同时,地缘政治的敌意螺旋则仍持续升高。凡此皆说明,地缘政治风险笼罩;再怎么不喜欢政治的企业,恐怕都得有治理因应之道。

那么,该做什么?还可以做什么?事实上,在不同类型的政治风险中,由超级大国点燃的地缘政治风险,恰恰是最不易应对的一种。综合产、学各界经验,我们认为有以下数点可以参考:

第一,也是许多企业已经付诸实行的是,重新布局。形势比人强,企业审时度势,常见或以减少损失、分散风险的保守策略,或力求在新局中化危机为转机的积极因应。多数台商在过去几年下来,也从早期的观望,开始被动或主动搬迁供应链,例如在中国大陆之外设有第二供应点、或整体迁移至东协、印度,甚至转进邻近美国的墨西哥设厂,以免遭断链之殃。

第二、留意新投资地点的政治风险。台商目前转移的热门国家都存在自身的政治矛盾、权力冲突。企业需加以评估该国的政治势力、决策、政治环境、社会事件等,有哪些可能影响企业经营与获利。至于如何对冲所在国的政治风险?可以采资讯策略,例如发布有利资讯以做为游说所在国的筹码;也可以采利润分享策略,在所在国建立利益共享群体为保护伞。

第三、调整公司治理模式。当政治风险成为最大的营运变数,政治风险意识必须进入董事会与管理阶层的议程设定中。由于地缘政治风险难以精准预测,厂商必须保持敏感度,深入了解这些多样、复杂和不断变动的政治动态发展,及早识别问题与挑战。为此,除了应考虑如何将政治风险评估纳入管理机制,列入企业常规工作流程的一部分之外,也应该成为公司治理中模拟决策评估的重要工作。

第四、让法律成为后盾。尽管扑天而来的政治常令人难以招架,但是政治之外,还有法律这道利器,尤其倘若面对的是三权分治、司法独立的民主国家政府,受到政治风险侵害的厂商仍应该勇于以法律为武器应诉。例如美国突然要求在美设厂、并得到联邦补助的外国企业(举例,台积电),未来必须分享超额获利。再例如美国最近突然将台积电的大陆民用客户如龙芯浪潮等,纳入必须交付美国审批的实体清单之内等议题。当所在国政策不延续而导致厂商权益受损时,除了低调屈服之外,高调诉讼、力争到底也是面对超级强国的不同做法。

第五、政府的责任不能免。虽然企业迫切需要了解国际政治动态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风险,但是政府的角色更不能平白消失。特别在大国角力、执政党将赌注全押在美国一方的此时,如何不让企业与社会的整体利益,被以国家战略安全之名而收编甚至牺牲?需要企业界集体发声,监督掌权者。

当连护国神山台积电在大国角力之下都无法幸免之际,政治风险已成为现今厂商追求永续经营的重大挑战。对企业来说,避开政治不谈的时代也已经结束。上面所列数项,必然还不够,各界尚需当集思广益,以期能在地缘政治的冲击下,安度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