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钱出得去,货进不来:论美国的港埠治理
工商社论
加州第一大城洛杉矶,所拥有两大港口:洛杉矶港和长堤港,近日因为码头作业难以消化源源不绝,来自太平洋彼岸货轮运送抵美的年终节庆货品,导致美国总统拜登下达指令:「政府要和港口、物流公司与零售商,在90天内加快货物的流通。」美国的港埠治理,已经成为国安层次的重大政策。何以致之,正本清源之道何在,值得了解。
由于日前大排长龙的货轮,疑似勾断海底的输油管,漏油污染南加州的美丽海岸,拜登因而要求,洛杉矶港必须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运作,解决货轮阻塞被拒于南加州两大港外的窘境。在年底三大节日之前,正考验美国联邦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港埠治理模式有三种:波罗的海和北海所盛行,「地方治理」的「汉莎模式」;法国与地中海沿岸,由「中央治理」的「拉丁模式」;以及英国和爱尔兰,「独立治理」的「安格鲁-撒克逊模式」。时至今日,不同模式都有成功的治理典范。换言之,组织型态影响港埠治理,其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反而是,货源的多寡、港埠的大小、公私营港务机构/公司的效率高低、以及工会和码头作业的自动化程度,才是港埠治理的关键因素。
基于美国的联邦政府体制,以及中央地方分权的宪政设计,对于货轮大排长龙的情况,需要总统亲自出面,限期解决。然而这又牵涉两个问题:企业配合和货运缺工。
在企业配合方面,由于联邦政府鞭长莫及,加州政府力有未逮,因此还需要整个港埠产业链,以及流通业与货运业的积极配合。但货物供应链随着产业分工和全球化,已经发展成为「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情况因为网路购物的便利性,以及产业全球分工,方兴未艾,就算过了今年底的圣诞节,也难保不会再度因为任何环节的一时卡关与层层延宕,导致货轮在港外大排长龙的景象重演。
至于货运缺工方面,美国联邦政府的大方纾困,降低中低端劳工超时工作,甚至是重返工作职场的意愿。而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所及,美国民众的在家上网路购物,正值10月31日的万圣节、11月25日感恩节、12月25日圣诞节之前,货物与货柜从太平洋彼岸蜂拥而至。港埠作业的24小时作业,固然可以因为政府的强力要求而开展,但另一方面,堆积如山的货柜,大小不一,需要有效率的码头作业,「将对的货柜装到对的货车」。问题是,货运司机工作累、薪资低,「缺工」因而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既是政府纾困政策所始料未及,也与码头工人和货车司机,以少数族裔为主相关。
以上两个问题,反映的是「安格鲁-撒克逊」的「独立治理」,在美国这样没有「港埠-海运政策」的资本主义国家,原本相对落后的码头科技作业,以及理所当然的大陆港埠24小时作业,都因为新冠疫情、年终旺季、政府大撒币后「报复性需求」的大爆发,而营造出这次需要总统出马的塞港「完美风暴」。
正由于企业配合度和货运缺工的特性,并不只是「港埠经济学」(port economics)的成本效益计算,涉及到航运科技与「专业化、大型化」的港埠发展趋势,以及因应国际物流变革和港埠基础设施的资本投入,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有没有、愿不愿意,透过政策性的优惠,引导「港埠经济」走向「港埠政策」,「港埠管理」走向「港埠治理」,也一大关键。
面对从2008年后,一再整并的全球货柜龙头公司联盟,签订契约的营运码头,本身基于企业投资与财务盈亏的市场规律,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受灾程度,其实并不亚于航空业。但是,从前总统川普到现任的拜登总统,对于运输产业的纾困,只青睐空运制造业的波音、以及空运业的联合航空、美国航空、西南航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跨国轮船龙头与联盟成员的整合,高于各国航空所组建「天合」联盟与「星空」联盟。
受限于美国政府体制使然,国际海运龙头公司是以欧洲与东亚、中国大陆为主,但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则在美国。美国政府的纾困政策,促使美国民众在前几个月疫情缓和之际,就用「从天而降」的纾困金,从世界各个角落、尤其是中国大陆购买应景的年节用品。这种爆发式的需求,就算是美国总统,也无力解决消费者在年底前三大节日无货可取的困境。对于美国人民来说,今年凛冽的冬季,将是一个「钱出得去,货进不来」的奇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