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仲清/孩子要为「谁」的人生负责?

父母孩子责任,是要孩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还是要孩子为父母的人生负责?(图/视觉中国CFP)

洪仲清/国立台湾大学心理系、心理所临床毕业,领有临床心理师合格证书。「洪仲清临床心理师」的脸书粉丝专页,目前人数已突破30万。常有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网友在此留言、讨论,学习面对情绪,学习觉察自己与原生家庭间的课题,学习在沟通中倾听、在忙碌的生活静心,以及如何宽解苦痛,跟自己和好。

我们谈教导孩子负责任,有一个重要观念需要厘清。这个观念不清楚,教育效果就会打折,对孩子的人生也不一定有助益

父母要孩子负责任,是要孩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还是要孩子为父母的人生负责?

传统上,养儿防老、要孩子完成父母未竟的梦想、要孩子以后赚大钱来让父母过好生活、要透过孩子的好表现来让父母得到赞扬、要长女来当众多弟妹的小妈妈、以孩子的婚配关系来扩大父母的利益…,这些主要是以父母为主体,孩子的存在相对只是配角。在这种逻辑下,孩子所要负的责任,就是完成父母的想像,让父母能开开心心终老一生。

这种看待孩子的方式其实在过去的社会里,并不难理解,以前孩子只是父母的财产,一个家庭好多个孩子,孩子还可以买卖。扩大来说,也不只是父母,而是传统是以家族为主,这是一种集体主义社会的表现方式,家族团体重要性常大於单一个人

所以牺牲个人,包括牺牲孩子,来成就家族或家庭权威意志作法,在传统上是理所当然。因为整个社会与政治制度,都以权威者的意志作为依归,这是传统教养价值观的背景脉络

回到现代社会,即便社会脱离了权威时代,但传统价值依然在很多小地方可以看见。譬如说,年轻人因为各方面问题,包括经济能力不足,而选择不婚不生,就可能承受长辈要求传宗接代的压力。

以前长辈最喜欢的「乖」孩子,通常是要能在各方面完成长辈的期待,还能压抑自己个人意见,去满足长辈的孩子。那么,孩子所要负的许多责任,不是由内在而生,主要是由外在强加于上,不得不遵循的规定而已。

所谓的负责任,基本上要有个人选择的自由,往内能跟个人的情绪与意志相连结,对个人有意义,能让一个人觉得有价值、能实现自我。如果是这种自主的负责,这个人相对能勇于承担,并且在长大后不需要成人的督促,依然能为独立而不断自我成长。

我遇过一位妈妈,跟我讨论,她为什么老是要帮孩子收拾残局。她的说法很值得父母警惕,因为从小到大,孩子的很多重大决定,是由妈妈主导,她知道孩子不快乐,所以很有罪咎感,所以才会处处维护孩子。不过,即便孩子不快乐,她依然相信,只要孩子按照她的想法过人生,总有一天会幸福的。

有些人的想法真的很有趣,在自己的人生当主角还不够,还要抢着在别人的人生也当主角。常见的结果是,自己的人生也不一定过得好,又给别人很大的困扰。

因此传统父母常传达「在我面前,你永远不够好!」的否定,也就不奇怪了。孩子不能做自己,要尽可能把自己套进父母已经捏塑好的模具里。

所以有些孩子难以信赖自己,因为怎么做都被否定,只好依赖父母的判断。这种没有自信的状态,说不定还会被暗暗地鼓励,因为「听大人的话」在以前是多么频繁的耳提面命。

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是能多为自己负责?

朋友猜测,她小时候接受的这种教育方式,跟她长大常莫名觉得自己是不是做错事有关。除了常没有安全感,好像会觉得没有得到父母肯定,自己就是没有价值的人。然后,非常难得到父母的肯定,所以价值感低落。也因此,事情不敢多做,因为小时候的经验就是,多做就可能多错。

有些父母还会营造一种气氛,外面到处都是坏人天底下只有父母可以信赖。所以孩子长大之后,不但没自信,还不容易信任他人,这就妨碍了一般性的人际关系了—就别说需要更多信赖的亲密关系

有位朋友提到,等到她长到很大之后,才发现她这一辈子遇到过最坏的人,就是动辄打骂她的父母。这种领悟,实在让人痛苦。

有朋友的家庭相当重男轻女,所以女性常要做很多家事,这些家事都被定义为是女性的责任。可是,这种责任,只会让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觉得很不公平,很难真心认同父母所定义的责任。

教育的重点,是在培养孩子成为独立而完整的人,能适应社会、跟人合作,能享受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能自在做自己,包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可是,都以父母的需要做出发来教养孩子,代表父母自己不够成熟,孩子也难好好长大,常常演变成双输的局面。所以要孩子为自己负责之前,我多次提醒,父母要能先为自己负责,先建设好自己,这是我写这系列文章的初衷之一。

热门推荐》►养出不负责任的孩子会影响他一生►为什么要让孩子为自己负责任?

►看更多【洪仲清】专栏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