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联手富士康要下一盘什么棋
新年伊始,汽车行业好不热闹,互联网企业造车、整车企业代工可谓赚足了眼球。而在这两方面都少不了一个身影——吉利。最近这段时间,吉利成为汽车行业最活跃的车企,除了和百度合资造车,日前,又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显示,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
在汽车行业,“代工”显然并不是一个新词汇,一直以来,代工之路走得也并不顺畅。吉利为何会选择进入代工这个领域?牵手富士康又在谋划怎样的未来?
吉利与富士康共同推进汽车代工
1月13日,吉利控股集团对外宣布,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根据协议,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合资公司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富士康委派3名董事,吉利控股委派两名董事,董事长由富士康委派。
按照双方的合作协议,合资公司将导入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分工模式,帮助客户企业超越现有汽车产业模式,向创新高效的制造供应链体系和商业模式加速转型,为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架桥铺路,创造价值,实现共赢。针对此次合作,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李东辉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我们必须主动拥抱变革,寻求广泛联合。富士康在ICT领域的专业能力、丰富经验和全球化布局,对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吉利控股将发挥在汽车领域的专业能力,包括设计、工程研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的体系化优势,与富士康强强联合,融合发展,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探索全新路径。”
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则表示:“吉利与富士康结盟是汽车界牵手ICT行业的一次重量级合作。借助富士康全球领先的前端科技研发、智能制造及软硬件生态垂直整合能力,双方可实现优势互补,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科技最领先、速度最快、最有成本优势的全价值链造车服务平台,体现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吉利与富士康合作的消息一经发布马上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在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看来,面向全球范围的汽车代工,是过去汽车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我们总在说,汽车行业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转型升级,要发挥整体优势,代工不失为一种新尝试。”安庆衡说。
牵手吉利富士康代工之路走得更顺畅
事实上,与吉利的合作不是富士康第一次拓展其汽车业务。作为手机领域第一代工厂,富士康近年来一直在积极谋划进入汽车领域。接替创始人郭台铭成为富士康董事长的刘扬伟甚至提出,“计划在2025年前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10%的份额”的宏大目标。就在与吉利签订合作协议之前,富士康还联合造车新势力拜腾展开合作,为后者提供先进制造技术、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全方位支持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虽然与拜腾的合作没有涉及代工,但富士康借与拜腾的合作积累汽车制造经验的企图非常明显。为了实现“2025年前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10%的份额”,富士康正在马不停蹄地扩展合作伙伴。
就在公布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消息的前一天,1月12日,富士康关联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公司全资持股的南京富腾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企查查显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清亚,注册资本约3.23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1月14日,富士康宣布,任命蔚来前执行副总裁郑显聪出任旗下电动车开放平台MIH联盟执行长,掌管硬件部门兼平台规格定义,鸿海集团技术长魏国章则操刀MIH软件平台。还有消息显示,富士康将在本月正式发布MIH平台首款开发者“EV Kit”工具平台,且还在邀请博世加入。公开消息显示,MIH是针对传统汽车产业开放费用高、开放周期长、资源不足三大“痛点”而来,透过开放技术规格、邀请各界伙伴加入,共同构建电动车软硬件与零组件的生态系统。
不过,富士康的代工路上始终少了一个重量级选手的参与,汽车制造的复杂性也让行业一度质疑富士康代工模式的可行性,尽管富士康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进与汽车产业链企业的合作,包括投资宁德时代、小鹏汽车等,甚至成为特斯拉的零部件供应商,但离代工整车制造还有不小的距离。此次与吉利的合作,显然会让富士康的代工之路走得更快、更稳。而从双方合作高度及具体内容来看,它们谋划的也将是一个广阔的代工市场。
强强联合谋求广阔的代工市场
如果说,富士康推进汽车代工业务是意料之中的事,那么吉利的加入就颇耐人寻味了。吉利汽车无疑是近20年来,中国汽车领域最引人关注的存在,屡屡为中国汽车工业甚至世界汽车工业带来惊喜。从当初没有资质就敢放言要造“老百姓卖得起的汽车”,到后来收购沃尔沃的“蛇吞象”,甚至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做技术输出,再到与沃尔沃联合推出领克这一新型“合资品牌”,吉利的诸多创新性举措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无数惊喜的同时,也在搅动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它的每一个创新举措,事后都被证明颇具远见。也因此,业内外都对此次吉利与富士康联合推进汽车代工等业务抱有很大期待。
当然,期待并非毫无理由。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开放时代,互联网企业有了掌握造车主导权的可能,纷纷谋划加入造车大军,整车企业也会投入更多精力在软件开发上,这为代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不同与此前一些汽车企业为了谋求生存机会而不得已选择代工模式,此次吉利与富士康是主动作为,且是强强联合。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看来,“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代工技术含量将有很大提升。“富士康在智能制造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吉利在电动汽车产业链管控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们联合面向全球的代工服务或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组装委托生产。且按照富士康的规划,其电动车平台如能在代工企业落地,可以帮助其他电动汽车品牌更好地解决高端制造等方面的问题。另外,双方合作的代工业务,与单纯的车企为其他品牌代工不同,不存在技术保护方面的问题,可能会更易于被其他品牌接受。基于此,一些企业可能会乐于让这样的企业代工生产。”王青认为,富士康与吉利合作,可以借助吉利对汽车供应链的管控能力,开拓、推进其全球范围内与其他车企的合作。
而吉利之所以会选择进入代工这一领域,王青认为,华为也为其他智能手机提供类似代工的服务,这并不影响华为手机本身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吉利参与代工也并不影响吉利本身的电动汽车业务。反而借助与富士康在全球范围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推进吉利的全球化战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书林同样看好吉利和富士康的合作。他认为,这种高科技企业与汽车企业的跨界合作已不是第一例。这是因为电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前景,为电子科技企业和智能制造商创造了跨界进入汽车行业的发展机遇,也为它们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次吉利和富士康的合作并不是为自己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而建立的生产企业。它们的新建企业是要为汽车生产和出行企业建立一个全价值链的造车服务平台。这个合资企业会充分发挥信息与通信技术、汽车研发制造技术优势,帮助客户企业加速供应链体系和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张书林认为,这种合作对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是一种创新,是中国汽车产业结构的突破性调整。这样的合资企业的诞生,会加速企业从制造向科技企业转型。电子科技企业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专业能力和全产业链布局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会为我国汽车企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新四化’的发展,‘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形下出现的代工与过去存在很大区别,或许这一轮代工会有不同的结果。”正如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领域专家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强调的,或许这两位强者的合作将打造一个属于中国汽车领域的麦格纳斯太尔。本报记者 王金玉 《 中国汽车报 》(2021-01-25 0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