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一体两翼三维度”诉讼服务再升级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两级法院依托“枫桥经验”发源地优势,立足新时代,积极延伸诉讼服务职能,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最多跑一地”改革,全力打造“一体两翼三维度”新型诉讼服务机制,更加主动地把诉调对接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中,健全“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建设“一体”服务新高地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就是要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今年6月,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基层人民法院成建制入驻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超市)的实施方案》,推动全市基层法院积极参与建设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
据了解,目前,绍兴全市6家基层法院已派驻6个速裁团队、7个调解团队入驻矛调中心,积极打造纠纷分类分流,诉调对接、非审判诉讼程序、繁简分流、四个层次的纠纷处理机制,一站式解决纠纷主阵地正由法院向矛调中心一体化延伸。
“诉讼服务体系唯有纳入矛调中心建设的总体框架中,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解纷需求。”绍兴中院院长唐学兵多次向市委专题汇报矛调中心诉源治理建设工作,争取党委重视,协力推进新型诉讼体系在矛调中心的构建完善。
“只要进了矛调中心,就能满足你所有的解纷需求。”矛调中心重磅打造的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在绍兴做到了家喻户晓。
除了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入驻县级矛调中心,多元整合线上(移动微法院、ODR平台)、线下(一站式窗口引流)、跨时空24小时连锁式诉讼服务一体运行外,绍兴中院深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零距离”工程,结合“一庭一品”,推动建立“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法庭指导”的乡镇解纷新模式,在基层村社设立1个法庭驿站、8个法官工作室、14个诉讼服务站、18个巡回审判点、20个诉调对接工作室,进一步拓展司法服务载体,延伸为民解纷触角。
截至目前,绍兴26家实体运行的人民法庭对乡(镇)级矛调中心受理的纠纷进行指导,督促纠纷诉前化解,收案数同比下降6.7%,协助村(社)级矛调中心化解纠纷327件,成功率达98.3%。
构筑非诉解纷新“羽翼”
矛调中心作为非诉解纷主阵地,各类解纷资源集聚,为群众提供全流程、全业务、全时空,形式多样、方便快捷、透明便民的诉讼服务。而绍兴市两级法院在参与矛调中心建设中,不仅提档升级专业化诉前解纷机制,更是借力“智囊”为诉前解纷集智赋能。矛调中心在法院的参与下破解了公信力和权威的瓶颈,让非诉解纷机制插上腾飞的翅膀。
今年以来,绍兴市两级法院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汇聚各项资源,培育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提升专业性纠纷的诉前化解率,在全市范围内选聘具有专业审判经验的退休法官、检察官等组建金牌调解团队,积极入驻县级矛调中心,全力打造口碑好、专业性强的“天平调解工作室”,全部入驻6个县级矛调中心,问需于民。专业调解工作室的入驻和完善,让矛调中心的诉前解纷力量如虎添翼,群众主动来矛调中心处理矛盾纠纷,放心地选择天平调解员为自己“讨个说法”的现象频增,矛调中心自主受理、自主吸附、主动化解纠纷的能力不断加强。
截至目前,绍兴全市法院已选任15名退休法官、检察官组建6个调解组织,统一以“天平调解工作室”的名义入驻矛调中心,开展诉前调解和指导培训工作,已成功处理纠纷2404件。
为了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绍兴中院借助浙江ODR多元解纷平台(以下简称ODR平台)探索并推进大标的商事纠纷的自主协商机制,充分发挥源头解纷的“另一种力量”作用。
2020年8月,绍兴某银行与甲公司签订了多份流动资金借款合同,金额高达2亿多元。因甲公司未按约履行合同义务,某银行遂将诉至法院。绍兴中院立案庭法官在收到诉讼材料后,认为该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律关系明确,更适合诉前解纷,考虑到双方当事人都在外地,线上调处更为便利。最终在法官的指导下,不到四天,双方当事人便通过ODR平台多次协商达成了调解协议。
绍兴中院探索推进的自主协商机制在浙江省尚属首创,无论案件是否进入诉讼程序,针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大标的商事案件,法官只需依托ODR平台做好指导和跟踪审查,引导双方当事人就共信证据和无争议事项做好记载,在诉前完成事实的确认后,将法律问题交由当事人双方根据类案裁判标准自主协商达成协议,从而简化大标的额纠纷处理流程。为确保调解协议的效力,法官也会对协议依法进行审查并出具法律文书。在最短的时间内,当事人便可拿到生效法律文书,大大提高了诉讼效率,真正实现了源头自主解纷。
赋能司法解纷“翼”动力
人民群众寻求解纷往往从咨询开始,如能够在初始阶段就提供专业的咨询意见、类案裁判处理标准,则群众在处理纠纷矛盾之时就能够有所参考,也有效避免纠纷升级为诉讼。今年以来,绍兴中院在全市基层法院推广多项纠纷诉前阻断机制、司法保障机制,通过建立示范判决诉前评估机制、司法“云”存证、债权支付令、一号通办督促程序等非审判程序对诉前纠纷化解提供有力保障,这就构成了法院保障矛调中心实质化运行的另一“羽翼”。
“对法院的服务很满意!”家住绍兴某小区12幢的一名业主说,“得知法院要上门服务,早早就预约好时间,带齐了材料,8点刚过就签好调解协议,上班也没耽误。”
2019年4月,该小区有33名业主就同一事由诉至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法院,要求房地产开发商针对房屋面积减少予以赔偿。越城区法院考虑该类案件系涉民生涉众型类案,为减少当事人诉累、提高诉讼效率、推进类案诉源治理,经诉前多方协调沟通,33名业主和开发商同意运用示范判决机制,选择一件进入诉讼程序开庭审理。经过审理,法院最终判决被告开发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判决生效后,其他32件均参照此示范性判决调解结案,节省了大量的诉讼成本和时间。
针对群体性纠纷的诉前化解,越城区法院探索形成“个案调判、类推适用”的示范判决机制,选取示范案件先行审理、先行判决,再由当事人参照示范判决结果自行协商解决剩余纠纷,提高了类型化案件的处理质效。
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通过“云端存证”线上勘验的办法,成功解决诉讼中异地勘验困难的司法难题,法院干警与公证处工作人员全程网上监督指导,当事人使用公证处的公证云APP现场拍摄视频上传至云端,当事人通过微法院远程提交公证书制作申请,公证处出具公证书,在6个小时内顺利完成全部流程,当事人对法院工作表示相当感谢。
除了云存证,公证在非诉解纷机制中还可以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公证债权文书直接为诉源治理开拓新路径。绍兴中院在全市基层法院积极推动公证、仲裁机构及其主管部门的常态化联络机制,引导当事人选择公证债权文书、商事仲裁等非诉方式解决纠纷,积极为公证债权文书和仲裁文书赋强执行,为当事人节省解纷成本。
构建“三源协同”新维度
“从纠纷的多元化解理顺基层治理的社会秩序,以信访的三级终结为矛盾纠纷实质性调处提供闭环依据,化矛盾于访前、止纠纷于诉前、保障权益于执前。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构建完善了诉源、执源、访源三维度协同的纠纷闭环处理模式,让公平正义更快更好实现。”唐学兵说。
绍兴中院在立、审、执三点协同发力,从源头扫除成讼、难执、积访“雷点”,让矛盾纠纷真正变少一些,让人民群众对司法便捷和公正的获得感更强一些。
今年4月2日,绍兴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严厉打击民间借贷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在党委的支持下建立跨部门、多渠道的民间借贷协同治理机制,开展破解民间借贷难题的集中攻坚行动。通过强化职业放贷人的诉前甄别、合理分流、建立虚假诉讼失信名单制度、依法对职业放贷人征税等机制,从立、审、执三个角度协同发力,民间借贷在诉源维度得到有效治理。今年1月至9月民间借贷收案9563件,同比下降17.18%。
执行,难的不是执,而是解,绍兴中院化解执行难从执源维度入手。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将执源治理作为重点工作纳入矛调中心建设中,通过源头预防与末端处理相结合,搭建平台,类案分析,改革创新,建立健全“3+1”一体化矛盾纠纷调处模式,推动形成协作联动、齐抓共管、共担共赢的综合治理格局。发挥矛调中心由党委、政府多部门共建的优势,大力推行不动产司法拍卖 “一件事”改革,让执行的事务性工作在拍卖前一揽子解决,推动形成“一门联审”“一窗受理”“一张清单”的治理新模式,这种从执源维度推行矛盾纠纷一体化处理的原创经验已在全省推广。
绍兴中院从访源治理的维度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诉讼服务体系。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后,多方聚力,源头分析涉诉信访案件的成因、形成和激化的过程,推动形成引发纠纷的单位、法院和稳控单位协同化解的处理思路;同时,寻求信访人信任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当地乡贤等第三方参与开展化解工作,增强信访人信任感和安全感,再辅以信访终结有效降低其不合理诉求,使大量信访案件在法治轨道上妥善解决。截至2020年8月,绍兴中院共备案终结信访积案124件,成效显著。正是由于诉源、执源、访源三个维度的协同发力,以矛调中心为主体、以司法保障和非诉解纷为两翼的新型诉讼服务体系才得以振翅高飞。(本报记者 余建华 本报通讯员 杨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