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找民视上假新闻课程学者批怪 次长:标案的回馈 

教育媒体教育训练规划。(图/教育部提供)

记者许展溢台北报导

教育部8日将以如何辨别、因应新闻」为主题帮部同仁上课,该案由民视得标执行,学者质疑找来一间政治立场鲜明的媒体真的适当?教育部对此回应,这只是今年初媒体招标案中的一项回馈,主要目的只是提升同仁识能。

教育部次长立德向《ETtoday新闻云》记者指出,每年年初教育部的政策包括反毒、12年国教课纲等,都会对外开放媒体进行招标,属开口合约,希望透过媒体宣导民众更知道正确讯息,今年是民视和凯擘2家得标,依照规定得标公司年底前都要回馈给教育部一堂课,提升同仁新闻媒体相关的识能,因最近假新闻频传,今年课程才以这为主题。

根据政府电子采购网资讯,此标案有八大电视凯络媒体服务、民视文化投标,今年5月17日公告决标,由凯络、民视得标,总决标金额2491万元。

▲教育部找民视帮同仁上假新闻课程遭质疑适当与否。(图/记者崔至云摄)

教育部8日这堂课有「何谓假新闻?又该如何辨别?」和「假新闻效应,政府机关如何因应?」2大主题,民视找来的讲师为文化大学新闻学副教授伯仲和民视采访中心生活组主任蔡明哲。教育部同仁表示,课程中还特别注明4小时课堂中间将有茶点及授课老师准备授课回馈的奖品礼物

庄伯仲说明现在大众常说的假新闻应称为「不实消息」,真正的假新闻是媒体已刊登但内容错误,这次受邀主讲主要是要帮教育部同仁厘清什么是假新闻,和事件发生时该如何澄清,如之前居礼夫人课纲事件只是一个委员会议上抛出的想法,却被炒成一个错误的讯息。

世新大学教授陈才认为要帮同仁提升这方面的识能没有不对,但该思考的是教育部委托了政治立场鲜明的民视执行此课程很奇怪也诡异,难免受人质疑,因为教育部不是政府、总统的教育部,且「假新闻」已含有太多政治意涵,被政客当成攻击对手的武器,尤其大选前不适合不停的讲假新闻,假新闻也不该常常由执政党口中说出。

庄伯仲说新闻管道太多,身为教育部同仁应知道如何辨认,并传递正确消息给民众,只要内容言之有物,对同仁有帮助,透过合法招标,民视执行此案帮教育部同仁上课并无不妥。

姚立德强调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由于全球媒体的环境10年来有很大的改变,加上错误讯息及发布管道真的太多,同仁有必要了解这方面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