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不一定有症状 长期不理恐要洗肾
别轻忽结石的严重性,痛起来不仅要人命,长期忽视还能可能导致肾功能缺损!(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有人形容,结石的痛胜过女性生产时的痛,痛起来不仅会脸色发白、冷汗直流,甚至想在地上打滚,而且无论怎么更换姿势都痛!有结石的人,这时血尿、疼痛的机率也高,然而,可别轻忽结石的严重性,痛起来不仅要人命,长期忽视还能可能导致肾功能缺损!
泌尿科医师高伟棠说,一般人常听到的肾结石,其实与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统称为尿路结石或泌尿道结石。从结石的成因来看,是因为尿液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产生碰撞而出现沉积性结晶体,一旦结晶体过多,就会吸附在泌尿系统器官中。
高伟棠指出,水分的代谢绝大部分须经过肾脏,形成尿液后经由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因此,只要泌尿系统的任何一处路径中出现结晶体,堵塞了通道,就会形成尿路结石。
每10人就有1人有结石 放置不处理恐洗肾
尿路结石不但是夏天泌尿科相当常见的疾病,台湾地处亚热带也是好发的区域,有统计指出,国人约每10人就有1人有结石。高伟棠也提及,一个人一辈子会有结石的机率为6成,而盛行率与所居住的地区、工作都有关联性。
不过,别以为结石是舍利子,留着无妨。高伟棠说,结石其实是细菌与脏东西的综合体,对健康造成的直接伤害就是感染,尤其是女性,经常觉得尿尿很热、腰有点痛,分不清是泌尿道发炎或结石时,如果反复发生,或以抗生素药物治疗两周后又复发,就会高度怀疑是有结石;另外,临床也见有糖尿病患,只要体内有一点点结石,就引发败血症,最终导致肾脏积脓、影响肾功能,造成肾脏衰竭而须终身洗肾。
尿路结石与遗传有关 日常这些行为也是帮凶
一般来说,尿路结石与遗传有关,如果父母有结石,子女成年后得到结石的机率也比一般人高,但除了遗传外,男性、中壮年(约30~50岁)、蓝领阶级是结石的高危险群;国内统计,男性与女性的结石比例约二比一,推估与工作型态有关。
此外,若饮食太过精致、太咸或含钙量过高,有结石体质又特别喜爱豆类制品、菠菜、动物内脏或海鲜类等的人,发生结石的机率也会较高。当然,如果经常有排尿不顺、摄护腺肥大、痛风,或者曾经动过手术使尿道狭窄的人,也容易形成结石。
至于若长期药物服用某些药物如胃药、治疗青光眼的药,也恐怕易生结石;另一个影响因素,则是水质问题,有些地区的水质矿物质成分高,当地居民的结石发生机率也会提高。
结石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剧烈疼痛,且这种痛不会因为姿势改变而获得缓解,发作时间也不一定,痛感又是一波波的,高伟棠形容,结石的疼痛为「痛如刀割」,是属于深层的痛,有时多喝水、痛点还会移动,有时还可能出现发烧,且有泌尿道发炎症状如频尿、解尿灼热、浓稠、有怪味等。
如果分别来看,肾结石通常不会有症状,除非是石头掉到输尿管造成阻塞,才会有突发性的疼痛。只是肾结石引起的疼痛,通常是在腰侧肋骨处,且是突然间发生的疼痛,也不会因为姿势转换而减少疼痛感。
若是卡在输尿管的结石,疼痛发作时就会有剧烈的绞痛,痛感属于放射状,且可能连腹股沟、大腿内侧,甚至连睾丸都痛,疼痛又是一阵一阵的,有时还会伴随明显的血尿,此外,输尿管就在脊椎旁边,前方就是小肠与大肠位置,若因结石而阻塞就会释放发炎因子刺激肠道,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
血尿又疼痛多是结石感染所致 3情况小心是癌
尿道结石时,也有激烈性的疼痛感,或有排尿不顺、血尿等症状,有时甚至在性器官可以摸到结石。高伟棠说明,血尿是结石很典型的症状,有血尿又疼痛是好事,有十之八九都是结石与感染所致,偏向良性疾病,但若有血尿却不痛,年龄又大时,才需要特别留意恐为癌症居多。
结石成长的速度与体质、结石成型态有关。有些病患体内的结石10年仍维持在1公分,但有结石体质的人,即使经过治疗清得很干净,半年后可能还会再长。
大多数结石定期追踪即可 有这些状况应积极治疗
至于是不是所有的结石都一定要处理?有些石头会静止不动的在肾脏中待着,可能只会偶尔痛一下,长的很慢,对肾脏的功能不会有影响,因此,只要定期追踪就好,但若是男性有摄护腺肥大问题又合并有膀胱结石时,建议积极处理。
高伟棠表示,比较担心的是,有些因结石造成疼痛而急诊的病患,会在打一针不痛之后,却不到门诊继续追踪,可能三个月后又因为痛或血尿就诊,一拖再拖,最后导致败血症或肾功能不好,相当危险,还可能致命。值得一提的是,结石可大可小,虽然有4成的人可能终其一生不会发作,但对于有结石体质的人或曾经接受过治疗又复发的病患,实在不能轻忽。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