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书摘》交通识别 打造唤起共感的移动指引

台北捷运新识别不仅考量当代的设计潮流,更将动态特性一同纳入设计要素,在保留既有标志型态与色系下,传达北捷的新时代展望。(摄影/蔡耀征)

便利的交通运输系统穿梭台北城,漫步台北街道感受城市的脉动,纵使迷途于巷弄小道,一旦走出巷口,看见熟悉的公车立牌、捷运标示或是方向指引,安心感便油然而生。透过「Plan b Inc. 」创办人游适任的分享,看见台北的交通识别系统在时空更迭间化为集体共感,与市民、游客的生活经验一起成长,共同撰写属于这个城市的故事。

台北捷运的新识别以更简练的设计呈现,在不同载体呈现,都能「一目了然」。(摄影/蔡耀征)

台北捷运的新识别以更简练的设计呈现,在不同载体呈现,都能「一目了然」。(摄影/蔡耀征) (2)

与时俱进的交通识别

交通识别最主要的功能,即是指引民众搭乘交通运具、指示移动方向及提供安全提醒,除了应显眼易辨识,识别图示设计也展现城市的特质。

近年来,简洁成为当代设计潮流,因此在交通识别系统的设计中,不仅要融入简洁的设计元素,更力求借此体现城市品牌概念,传达城市精神,让市民及国内外旅客都能够「一目了然」。「识别标示首重功能性,要站在使用者体验的立场来思考,以台北捷运来说,其图示在Google map 的呈现就相当简洁明了,不会与周边的识别有所混淆。」操刀北捷新识别设计的顾问企画公司「Plan b Inc. 」创办人游适任表示。

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于美感有了新的体验,如何在保有功能性的同时,也延续民众对原有交通识别的认知基础,设计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辨识,已成为交通辨识系统设计革新的当代课题。

以北捷为例,自1991 年即开始发展识别标志,民众对其已有根深蒂固的认识及印象,因此在北捷迈入25 周年之际,台北捷运公司决定发展全新的品牌识别,于是Plan b Inc. 以「台北城市,捷运生活」为核心概念,强化了识别设计的线条流动感,以呈现车厢移动、资讯交流的速度感,展现台北捷运的全新展望。

「台北捷运不只是公共运输系统,也承载着民众对未来生活文化的信念与企图心。」游适任说,交通运输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交通品牌辨识的革新,也可说是让日常使用的民众,意识到生活改变的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由设计师提出的国光客运全新识别提案,虽未实际运用,却也反映当代交通识别重视的简约、易辨认等特质。(图/ ChanMing Hsu)

台北干线公车识别以黄、蓝、绿色弧行线条传达城市交通与人群紧密的连结感,手机、电脑观看时, 更易于辨识。(摄影/黄政达)

数位时代下的识别美学

「从交通辨识系统的演变就可看出时代推演的脉络。」游适任说,过去使用者多半是透过实体输出品接触到识别系统,但在数位媒材发达的现代,人们常借由手机、平板等多元数位载具接触这些识别设计,因此设计思维须考量载体的不同,大胆地尝试、翻转传统,同时也要注意载体阅读的共融性。游适任说明,像是颜色的彩度、图示在数位载体中的呈现方式,以及是否适合放大缩小阅读等,因此未来的识别设计,都建议逐一修整线条细节,并让标志本身具有开放感,让标示在数位媒介上能够清楚地呈现。

游适任也表示,对于服务范围遍及全国大小乡镇的国光客运,近期也有设计师提出全新的识别概念建议。以转动车轮、夜间车流景象为灵感,运用多个半椭圆为设计元素,简洁大方而具动感,交织出国光客运车体流动的品牌意象。虽说目前并非正式提案,但光是抛出这样的想法,便足以让人期待交通品牌识别所具有的开创性。

而2017 年推出的台北干线公车品牌识别系统,正是落实当代设计的最佳范例。除了运用在数位载具上能清晰显示的黄、蓝、绿三种色调,弧形交错的线条,传达在十字路口迈步疾行的意象,搭配公车LED 动态显示,更能传达台北干线公车将市民与城市紧密连结的意象。

在台北街头识别台北

除了交通运具的品牌识别设计,台北街头各种号志、指标,都堆叠出台北的城市样貌。例如有些路面会标示有大人牵小孩的图像,也是反映台北友善氛围的表征。对游适任而言,台北就像是世界的缩影,近年来发展的交通识别都能感受到以使用者体验为基础。不过他也打趣地说,以台北市的人行道识别为例,有像是仁爱路、博爱路等「已发展」人行道,包括完善的标示搭配专用道路;但也有简单在路边涂以绿漆的「发展中」人行道,而台北的城市发展就是在这样的回圈内进行辩证,创造出属于台北街头的层次感。

此外,识别需要呼应城市环境也是当代的共识。例如GoShare、WeMo 等共享交通的识别,也是以简明、具有流动感的风格为主,尤其识别色系以蓝、绿为主,不仅传达品牌对绿色永续的倡议态度,整体车身色彩也呼应识别设计,在城市流动间,不会过于抢眼跟醒目,注重与建物跟环境的和谐感。

「台北或许不如台南那类城市有历史韵味,却能发展出一套具备现代感、足以辨识台北的风景。」辨识台北,从交通运输系统品牌革新开始,发挥集体共感的力量,打造属于当代的交通新生活模式。

游适任认为台北的人行道,虽然具有「已发展」跟「发展中」两种模式,未来若能因地制宜设立,将能让交通识别发挥最佳作用。(摄影/黄政达)

游适任认为台北的人行道,虽然具有「已发展」跟「发展中」两种模式,未来若能因地制宜设立,将能让交通识别发挥最佳作用。(摄影/黄政达) (2)

本文作者:韦森

(本文摘自《台北画刊11月号646期》)

《台北画刊11月号6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