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中央、地方失能 大學城夢碎
「桃园航空城」之前也吸引七所大学筹设分校、医院及据点,如今只有两所有明显进度。图为桃园航空城用地。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大学城」曾是振兴在地的大补丸,多年下来却让在地居民梦碎,除了土地被征收、住民被迫迁,还遗留房地先涨一波的副作用,加剧在地人的痛苦指数。这种先射箭再画靶、最后连靶都画不出来的窘境,归咎中央与地方失能所致。
早年大学城遍地开花有其时空背景,地方诸侯想藉设置大学城收割政治红利,靠引进大学带动地方发展,以「政绩」延续政治生命、甚至更上层楼,但廿几年下来,多数个案证明只是梦一场,少子化的人口趋势虽然是主因之一,炒短线的政学合作更是大学城梦碎的罪恶渊薮。
回顾这些大学圈地设分校的计划,始于教育部将校地与楼地板面积列为改制与升格的必要条件之一,虽然最终分校能否筹设成功,仍要看各校的资源能否到位,但这些大学圈地经教育部核准在案,却迟未开发,教育部未积极督促办理及检讨,漠视校地被闲置、甚至对各校规画的分校财务规画过于乐观,都难辞其咎。
至于参与圈地的大学,分校计划之所以胎死腹中,一是经费难以到位,二是根本还没想好设校计划的内容,结果一路走来,少子化海啸已经来袭,大学的自筹预算更加困难,自然失信于地方。
另一个共犯结构是地方政府,眼见大学城计划愈来愈没有希望,县市政府宁可一等再等,也不愿善用手上的「撒手锏」,例如启动都市计划通盘检讨,迫使大学限期提出设校方案和进度,否则就把土地收回做更有效益的利用。
「消失的大学城」为台湾上了严肃的一课,认清没有务实的财务计划、具体的教学发展目标,只会与政治人物唱和开空头支票的下场,就是房价上涨、在地发展与居住正义两失的苦果。而下一个新大学城的据点「桃园航空城」,之前也吸引七所大学筹设分校、医院及据点,如今只有两所有明显进度,大学城的失落风暴恐将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