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宸纬》教学翻转,别只喊喊

教育部日前宣布原订于107学年度上路的12年国教课纲,由于课审委员资格问题,课纲将改于108学年度实施,而大学校院考招的新方案,也将顺延至111学年度上路。

教育部表示,课纲与考招新方案虽然延后实施,但将会提前透过推动校订选修课程以及试办等方式,让相关变革能稳健衔接。然而,此次课审委员的资格问题属于行政作业疏失,也让民众政府信任有所保留,更让学子产生不确定感。延了1年,会不会再延第2年呢?届时会不会还是仓促上路?

12年国教自103学年度起实施。一开始,舆论焦点集中在「入学方式」,诸如:入学方式是否公平比序项目繁杂,是否真能呈现孩子的不同特质?教育部该不该提供量尺分数特招该不该存在等等。接着,舆论焦点转移至「课纲」,但却偏重在「意识型态」的检视,其余重点像是:在当前变化迅速的全球社会中,我们应培养孩子拥有哪些素养、哪些带着走的能力?课纲的设计是否能回应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孩子是否能跟得上世界发展趋势面向,却很少被重视与讨论。

另一方面,除了课纲之外,12年国教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在于「教学变革的落实」。但「教学」同样很少被聚焦讨论。

12年国教实施后,「教学翻转」成为喊得震天价响的口号。然而,要落实12年国教的理念、新课纲的核心价值与素养,第一线教师所面对的,并不是喊喊口号如此简单。此外,部订的「加深加广选修」以及校订的「多元选修」课程,也让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政府是否已经提供长期、有效的支援系统,能及时回应教师的需求,是亟需关注的焦点。

20年教改的后遗症,至今仍深深影响社会许多层面。12年国教务必要有更为完善的规画配套措施,才能发挥教育的导进功能,让台湾拥有向上提升的机会

作者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高级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