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新视界:胡勇》疫情之初 陆媒失责

武汉疫情十分严峻,图为当地民众口罩出门采购。(美联社)

在「国士钟南山亲口证实武汉疫情大爆发后,大陆14亿人民度过了一个风声鹤唳的春节。面对这一自SARS以来最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陆媒体连日来开足马力,为公众全方位普及防疫知识、不间断报导疫情进展、不遗余力弘扬众志成城抗疫情」的主旋律。与此同时,疫情之所以一发不可收拾,作为社会瞭望者的媒体也负有失察之责。

不间断报导疫情进展

公众号「传媒内参」发表〈抗击疫情之战,主流媒体六大价值凸显〉一文,系统梳理了大陆主流媒体在防疫抗疫信息战中的诸多亮点作者首先注意到,疫情爆发后,大陆多家主流媒体大幅增加了疫情报导的版面安排,基本都安排在头条位置。《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央级主流媒体的微信号更是成为转发量最大的「大号」,权威信息、深度报导接连被发布传播。

此外,文章不无骄傲地指出,「专家对于疫情的最新分析、当地官员细节信息的公开,被包括纸媒电视媒体、新媒体等多渠道、多层级、多背景的媒体大量转发,这些权威信息占据了一次又一次舆论潮头,而这些权威信息的一手发布者无一不是国家主流媒体」。

然而,令一些人感到失望甚至愤怒的是,这些所谓亮点其实是疫情爆发后的亡羊补牢。疫情发生之初,当局固然遮遮掩掩,避重就轻,但媒体也没有穷追不舍,刨根问底,相反还为当局粉饰太平,麻痹民众。有好事者翻出《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当地主流纸媒和《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一段时间以来的头版,发现在习近平发出抗击疫情最高指示前,没有任何一家报纸将疫情报导放在头版显要位置,更谈不上向民众发出预警

南京大学传媒学者杜骏飞对各大媒体最初的无所作为简直怒不可遏。他愤然写下这段在社交网路上一度刷屏评论,「什么全媒体、融媒体、智媒体,不能报导真正的新闻,就都是假媒体。什么中央厨房、数字矩阵,不能为公众提供切近的服务,就都是伪创新」。

舆论监督凋零的恶果

随着舆论将矛头直指湖北和武汉当局,媒体人曹林旧作〈舆论监督凋零的恶果〉重新浮出水面。作者认为让公众知道的真相越多,人心就越有安全感,这就是舆论监督的最大意义。报纸干净了,社会就脏了。反之,报纸上脏,社会反而让人放心。如果长期缺乏舆论监督,公众的焦虑无法释放,舆情就容易爆炸,而官员舆论回应能力的退化,也只会让塔西陷阱进一步加深。武汉的疫情与舆情再一次证实了恶果的存在。

即使在媒体全面介入后,有些报导也堪称败笔。公众号「三声」推出的〈抗疫时期的中国舆论场〉就点名《湖北日报》的一篇〈有召必回!宜昌市医务人员徒步七十里返院战斗〉遭到广泛批评。微博大V「阑夕」如此评论道:「召回医务人员但不给安排车辆,让人徒步35公里走到医院,还挺得意于这种宣传,这就是湖北的文宣作风」。

最后,一些市场化媒体在这次疫情报导中成功树立了口碑。有人撰文指出在深入一线调查报导的17家市场化媒体中,《三联生活周刊》发而原创报导(包括征稿)共16篇,全部都是10万+。其中多篇报导以还原度高见长,细节丰富,内容具体,让读者如临其境,了解疫情一线具体、鲜活的情况。此外,《财新》、《新京报》、《第一财经》和《中国经营报》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他们总算陆媒挣回了些许颜面。(作者为大陆自由作家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