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缺乏行政人才养成教育

李武忠

因应加入国际经贸组织所需开放国内农产市场,近来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农业改革,希望透过产业升级,来强化我国农业竞争力农政官员也多次提到农民教育宣导对未来农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许多县市普设农民大学,给予农民再进修的机会,对农业新知的吸收和技术的精进确有助益。但是长久以来台湾农业最被忽略却也相当重要的一环在于,我们政府始终缺乏对农业行政人才培训规划,目前多只是透过国家考试(高普考地方特考)来筛选人才,而这些人却对台湾的农业政策拟定、宣导以及推动具关键影响力

检视这些年通过国家考试者近七成系刚自学校毕业(含研究所)的高材生,对农业现况问题了解多局限于书本杂志,普遍对农村与农民陌生,被分发到公家机关后立即开始其公务生涯。面对繁重的业务压力,多以文书往返方式来处理农业问题,很少有时间和机会亲自下乡去了解当地农业的实际状况,将下情上传给中央主管机构,好适时回应农民需求,致行政效率普遍低落,屡为外界诟病

对于现行农业承办人员中央及地方农政机关均没有一套养成计划,定期提供专业的培训,中央与地方农政人员也没有建立轮调机制,造成中央主管官员多数缺乏地方历练,不了解地区农业运作的眉眉角角,才会让外界批评他们总是窝在「京城」的冷气房内决策,与真正的民意脱节,致经常发生朝令夕改,上令无法下达的窘况,也让农民对政府施政失去信心。上述缺失存在已久却长期受到政府漠视,导致台湾诸多农业政策推动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无疾而终。

在地方政府学非所用的情况更为严重,各部门人事互调频繁没有章法,部分农业承办人员非农业相关科系毕业,专业能力确有不足又没有可以充电和进修之处,只能做承上转下的行政工作,无法对当地农渔民做更专业的服务,常引发当地农渔民的抱怨,却也莫可奈何。

为了完善台湾农业行政教育和训练体系,政府应该把农业行政人员养成列入重点工作项目,每年除了依照级职不同,定期举办初中高阶农业行政人员在职训练外,并列入考评项目做为奖惩晋升或调升中央机构服务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以视地方政府对此配合度做为农业经费补助的重要参考。事在人为,也唯有健全这些实际在推动农业政策的行政人员,台湾农业才能真的转型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