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大陆高中500强 传承战后优良传统(刘良升)
(图/刘良升提供)
堂弟在家族群内分享了一份2021年「中国国内高中500强排行榜」,位于北京市的人大附中独占鳌头,河北省衡水第一中学和上海市上海中学紧追其后分居2、3名。而湖南省长沙市一地竟有4所名校挤入前20强,分别为第5名的长郡中学,第12名雅礼中学,第18名长沙一中,和排名20的湖南师大附中。由于这正是父执辈多人在长沙就学时的母校,所以也意料之中在家族群内掀起了我们后生晚辈,对70年以前过往岁月的热议!
老家地处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礼耕村耕塘,西距省会长沙市中心约25公里,却与东南方向的浏阳市政府所在之直线距离不但有40多公里之遥,中间还横亘了丘陵绵延海拔近千米的蕉溪岭,在1990年代蕉溪岭隧道贯穿通车之前,贯通浏阳和永安之间的浏永公路尚需要绕山盘旋,更增加两地通行的窒碍。如此特殊的地理限制,导致永安镇居民多以西边畅行的长沙话交流,且早期以向西前往省城就学和工作为多。
从小就从父亲的闲聊中,获悉前述位居长沙的4所中级学校的历史。其中排名第12的雅礼中学,和闻名的湘雅医学院均为美国基督教雅礼(Yale)教会所创办,历史即为悠久,该教会是由一群美国常春籐盟校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校友所建立的。父亲曾提出一则相对可靠的说法,Yale一词通常翻译成「耶鲁」,但另有近似的「雅礼」一词传世,意思更为典雅古朴。基于大部分的刘家族人早年并不是基督徒,父亲也不识雅礼中学的学生,所以知之甚微。
再者排名第20的湖南师大附中,自然是简称湖师大的湖南师范大学之附属实验中学,想当然尔是湖师大学生试教实习的最佳场所。湖师大号称是承继国民政府时代的国立师范学院,虽然国立师范学院于1938年抗战期间成立于湖南省安化县蓝田镇(今划归涟源市),后来战局逆转被迫迁至更偏远的湘西溆浦,抗战胜利后再搬至衡阳,所以早先与长沙并没有任何地缘关系。
长父亲3岁的秉正伯父即是国立师院附中的毕业生,秉正伯分享他就学时最深的印象就是逃难,他在抗日战争长衡会战后曾经与向湘西撤退的学校失去联系,生活饮食顿成问题,所幸碰到了时任陆军102师师长的堂舅梁勃少将,秉正伯得以在部队里适时补了一个文书上士的职缺,以微薄军饷暂时解决了温饱。待知悉国立师院的更新行踪后,秉正伯再踏上归建学校的征途。秉正伯抗战胜利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也反映了当年国立师院附中的绝佳教学质量。
排名第18的长沙一中,师承国民政府时期的省立湖南第一中学。父亲自原国立第九战时中学改编的沅陵中学初中部毕业后,于1947年秋考入省立湖南一中高中部,当时该届男生分成文、理各一班,女生另有一班,全年级计招收3班,昔时校址在今天长沙烈士公园的山坡下。时任省一中周世辅校长,管理开明民主,学校早晨不举行升旗仪式,而代之以晨间运动,严格督促学子们达成健身强国的目标。父亲就读一个学期后,转学至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高一下学期就学(父亲因先祖父刘作全烈士1937年在淞沪会战阵亡方具备烈士家属资格入学),才首度离开湖南省地界。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父亲返乡数度造访长沙一中,可以想见半年的母校生涯在他心内的印记极为深刻。
最后谈及压轴之作,排名第5的长郡中学。根据校史资料,长郡前身是1904年创办的长沙府中学堂,民国时期也一度称为长郡联立中学。父亲对校名的解释就更为清晰了,肇自秦朝统一六国,于天下设立36郡以来,长沙郡之名就活跃在历史长河之中。明清两代改郡为府,但辖区变动不大,所以长(沙)郡中学之名不过是改府为郡而已,并设立学校服务原长沙郡地区的广大学子。和父亲同年的秉良叔正是长郡中学的毕业生,秉良叔毕业后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又进入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所以他的正规学校教育,均是在湖南省境内完成的。
言及长郡中学,就不能不提原籍湖南浏阳大围山镇的鲁立刚校长。鲁氏于1936年至1949年主理长郡中学校务,他在烽火纷飞的抗战岁月中,带领长郡师生躲避战火,由长沙迁至相对安全的乡间,不但要张罗食宿,还要安排教学,以维持弦歌不辍。抗战胜利后,犹在断垣残壁的长沙原校址督导重建复校事宜,可谓居功至伟。1949年5月,鲁氏在左派学潮压力下去职,由我刘家耕塘聚落首位大学生,时任长郡中学训导主任的堂叔公刘琳森代理校长。
1949年8月4日,湖南大家长程潜和湖南省代主席陈明仁中将在长沙通电和平起义,国民政府以黄杰中将为末代湖南省主席,并由鲁立刚先生出任湖南省教育厅长,后来鲁氏辗转迁台,仍为湘籍国民大会代表。父亲初到台湾,在台北陆军总医院与沅陵中学初中同学邵阳籍的刘伯伯(时为陆军文书上士)不期而遇,且两人打听到尚未解散的湖南省政府还在台北县新店镇办公,乃相偕前往竭见鲁立刚厅长,在父亲的作证担保之下,鲁氏替刘伯伯补发了一张「高中」毕业证书。不过据说原先鲁氏和接替鲁氏的代理校长琳森叔公交情不错,但是父亲自报家门后,鲁氏脸上并未显现出故乡人异地相见的惊喜,大概那段国共内战动荡混沌的时光,让鲁立刚先生心中产生更多的沧桑和不安吧!
我少时曾在台湾地区湖南同乡会发行的「湖南文献」季利中,阅读到在1947年(或1948年)全国中等教育评比中,湖南省仅次于鱼米之乡富庶之区的江苏省,勇夺第2名,而这份大陆地区前20名的特优高中评鉴,长沙一地就有4所名校入列,不愧乡先辈办学兴教的劬劳,也彰显千年「岳麓书院」的优良传统,也希冀湘人持续努力保持佳绩,不断擦亮「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