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题像科普阅读 老师也头痛
目前许多所谓素养题,是否真的够有「素养」?如果无法出好素养题,是否干脆直接考「学科知识」例如数学计算能力就好?许多一线的教师表示,其实对于何谓素养题,自己也在摸索中;至于坊间许多「素养题」往往比较像是在考科普阅读,反而让考生无法理解。
基隆女中老师方朴政表示,素养导向试题的基本要素是「生活情境」及「问题解决」,因此小学很适合提升生活素养,例如披萨外送买大送大,怎样划算?发热衣材质的保暖程度、裁制衣服时计算尺寸、怎样用电最省钱、计程车共乘制度怎么分钱、学费如何省钱、电影门票价格等,数学可说是无所不在。
不过高中之后的数学偏向抽象思维,且高中之后兴趣开始分流,就需要专业素养,例如生物学、天文学、统计学,需要不同的数学能力。这不是一张考卷可以考出来的,而是课程设计时就往这个方面思考。他并认为现在所谓素养题常常是用太多文字去包装考题,像是在考科普阅读,反而让考生无法理解。
台北市中正高中教师林荣福表示,自从素养导向的教学课程被确立后,「何谓素养题」已经被讨论很久了,他自认为还在学习怎么命题切中数学的核心观念。他也认为所谓的素养题,应该要区隔「好」或「不好」的题目。
「许多人误解素养的意义!」薇阁中学教师陈宜廷表示,教育部所谓的「数学素养」,简单说,就是能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所以素养不是教得很简单,也无关题目文字长短,而是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去应用。短题目也可以很有素养,例如曾有几何题考「哪些正n边形磁砖可以无缝铺满家中地板」,题目不长但考到核心了;此外,数学素养要能应用,所以导入计算机教学,会呈现更真实的试题而非不自然的数据;最后,素养强调核心基础知识,而不是太艰深刁钻、只为考试存在的数学技巧。
陈宜廷认为,现在的学测已经不像古早联考数学,太偏重数学技巧,近年来大考中心确实以素养为导向研发试题,强调观念与应用,教育部审核过的课本与试题也都是朝这目标前进。比较误解素养的往往是坊间补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