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美国问责中概股的真正意图
旺报社评
美国参众两院一致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剑指上百家在美上市陆资企业,中美关系波澜再起。大陆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是美国对大陆企业赤裸裸的歧视,也是政治打压,与早先一系列科技与金融制裁手段串连起来,目的非常清楚,都是为了遏制大陆崛起。
《外国公司问责法》开宗明义指出,在美挂牌外国企业若无法遵守或符合美国审计标准,将强制从美国所有证券交易所下市,且不得再申请挂牌交易。虽然用的字眼是「外国企业」,但明眼人都知道,指的就是中国。根据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管理委员会(PCAOB)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为止,共有250家在美上市外国企业未配合提供合规的会计工作底稿,严重妨碍PCAOB进行审计与监管工作。其中,来自大陆的企业高达227家,比重超过9成。在纽约证交所或那斯达克挂牌的科技巨头,比如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及网易等无一符合规定,通通无法符合此法规定。
其关键在于大陆基于国家安全考量,明文规定这类与审计有关的档案,必须存放大陆境内,除非获得相关监管部门同意,否则严格禁止外流。去年9月通过、今年3月正式施行的大陆《证券法》第177条修正案,白纸黑字写下境外证券监管机构不得在大陆境内直接从事调查搜证等活动,而且,未经证券主管机关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证券业务有关的文件与资料。
显然,在美上市陆资企业能否达标、符合美国的审计标准,不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而是国内法的束缚。从这个角度来看,《外国公司问责法》的通过,确实带有政治目的,严管陆资企业只是幌子,强迫北京改变体制才是真正目的。问题是,打了近3年的贸易战,已经充分证明,大陆不会因外在压力而轻易改变或调整体制与路线。美国若一意孤行、严格执行《外国公司问责法》,在美上市陆资企业全面下市恐将难以避免。
这会对大陆带来什么样的冲击?首当其冲就是相关个股股价表现,包括在大陆上市的母公司,甚至整体陆股市场,都会受到波及。毕竟除了像阿里巴巴或百度等网路巨擘是直接IPO外,还有许多重量级国企如中石油或中石化等,都是以美国存托凭证(ADR)发行。一旦被迫下市,投资人势必会大举抛售持股,导致股票重挫,进而冲击整体市场。除此之外,由于失去美国股权融资管道,基本上会加大其他融资工具的杠杆,连带提高潜在信用风险。也就是说,被迫下市的在美上市陆企,债券违约风险可能跟着上升。
对此,北京政府须尽早做好因应准备。比如,提供诱因、创造环境、鼓励海外挂牌陆企回沪或回港第二上市,可能是短期能够立即见效的作法。陆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类股)基于筹资规模、本益比、市场流动性的考量,多以美国作为第一上市首选,但自去年11月阿里巴巴打响回港二次上市第一砲以来,今年6月香港也成功吸引到京东及网易的回归,百度则是在7月宣布启动赴港第二上市计划。这些案例背后,其实都透露出,在美国金融制裁的压力下,中概股返乡是短期最佳权宜之计。如果北京能够在此时助推一把,或许不失为反将美国一军的奇招。
知名信评公司标普指出,全球其他交易所(包括大陆在内),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可能在美国下市的陆企。而富达投信则是强调,陆企退市潮将损害美国在全球市场的声誉,投资人不见得买单,反而会透过其他管道,买进具有投资价值的陆企。就「市」论「市」,美国作法不符自身利益,也难以取得国际投资人的认同。
不过,就中国长期利益而言,以坦诚沟通、解决争议为佳,透过充分的沟通与协商,在不涉及大陆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达到美国所要求的审计标准,这并非做不到。事实上,早在2013年,中美双方证券监管机关,就曾签署一份合作备忘录,允许有条件提供陆企的审计文件与资料给美方。与美国讨论建立共同审计标准,可能会让一些喜欢做假帐的企业现出原形,也未尝不是让陆企加强公司治理、甚至让大陆审计工作与国际接轨的好时机。是危机或转机?就看北京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