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忠/上层舱,北鼻勿扰
文/叶文忠
近日,我看到电视新闻出现了一个标题「上层舱,北鼻勿扰」,可能我老土,一时间以为自己念书时太混,怎没听过「北鼻勿扰」这个成语?听了下去,原来指得是某航空公司的头等舱,不提供有带孩子的乘客,以免吵到其他顶级乘客。
这是我们现在的“新闻台”,用词很“新”,新到让人看不懂,把标题都拿来装可爱,也算奇观。真要音译,「卑鄙」勿扰,音准不是更为贴近?
张大春最近有一篇文章「台湾人已经不会说话了」,在网路流传甚广,谈的正是台湾常民语言环境败坏的问题。文中提到现在许多明日之星,一开口都是童子语娃娃音,王家卫认为那是一种「懒音」,冯小刚则形容那是一种软溜溜,黏糊糊的发音方式。
▲张大春「台湾人已经不会说话了」。 (图/翻拍自新汇流基金会)
孩子受到耳濡目染的环境干扰才是主因,台湾的语音系统,电视与流行娱乐界正全面性的为孩子洗脑。以前当记者,当播音员,都需要经过“正音”训练,或许不必句句字正腔圆,但至少抑扬顿挫,口齿清晰,语调简捷是必然要求。如今,我总见到记者们拿着麦克风,点着头,装着微笑,一开口就以上扬的Key连珠炮似的激动连线,抑扬顿挫里,只选择了「扬」key 。开头一定是「是的,我们现在XXX的现场.....」,棚内主播没提问,你「是」个什么劲呢?张大春举了一个记者现场播报的例子:「...目前还没有查出车祸受伤的老阿伯是什么人,老阿伯还处于一个无名氏的状态。」...读到此,真令人捧腹,赘词会泛滥,形容词牛头马嘴乱用,其实来自想把话拉长,否则没重点可说,这是没事就喜欢连线的后果。
推波助澜的还有娱乐界,许多来自国外的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进入演艺圈,讲起话来洋腔洋调,而国内不是ABC的歌手,也开始学着嘻哈里rap念歌式的唱法,口齿不清囫囵吞枣,还有那R&B的西方节奏蓝调的唱腔,音未到,气先出,这是国语注音刻意被「罗马拼音」化,「ㄕ」的音,以「Sh」的英文来取代,「ㄔ」以「ts」取代,国语歌曲在流行节奏的大伞下被“殖民化”而不自知。难道唱片制作人不知台湾的孩子,绝大部分是学着注音符号长大的吗?
▲嘻哈这类的流行音乐未必适合台湾语言系统。 (图/photopin)
国语,有五个音阶;台语,则有八个音阶;而英文,只两个音阶。当由繁入了简,怎么说都成了酱糊。孩子并不知道他们的祖先留给他们这么高妙的语音系统,正因为这系统,才能产生那么多美妙的诗歌。各国有各国的文化,不是人家流行什么,就一定适合把人家牙套,套在自己的牙上。所以如果请外国人念中文的绕口令,会让老外想死。
再者,网路、媒体、大陆网民语言、日系汉文大量繁生的新语汇让人目不暇给,小资、败犬、人妻、剩女、喇舌、晒恩爱、粉口爱、不错吃、掉漆、批踢踢、踹共...族繁不及备载,这些早进化成日常生活用语,更出现在每个媒体上,如果接触网路的密度不足,很快的就会变成年轻人眼中的老土,所以如果不看电视不用网路,几乎等同现代文盲。
▲喇舌、踹共等网路语言已逐渐成为生活中常见用语。 (图/东森新闻提供)流行文化本来就是一种集体创作,聚成一种集体的行为,不过有些新词不但没趣味,把原本美丽而内敛的语词,变成粗俗而浅薄,听来横竖就是倒胃口。「恩爱」可以当棉被来晒;深吻把深情的元素抽离后,叫「喇舌」,原本的浓情意境贬抑的粗俗不堪。而我第一次在媒体上看到「XXX踹共!」(台语“出来讲”的连音句)的时候,满脑门子的问号,这干“共产党”啥事了?
当然,许多神来之笔的有趣创意饶富兴味,「囧rz」若要以文字来表述,当是「输给你了~」,这图像的传神令人莞尔;最近甚为流行的App,创造了各类心情的符号,科技总能满足人性的需求,调剂生活无可厚非,不过这类生活情境的符号开始大量衍生,进而全面取代文字、语言时,对孩子语文能力的训练不啻雪上加霜,更让孩子文字描述的能力迅速低落。
有没发觉,现在公车上越来越安静了?上车后我浑身感觉冷,但不是冷气。以前念书时上公车,其实很吵,都是学生们交谈与玩闹的声音。如今,我坐在车上,看着上下车的学生,那些没有表情的表情,很一致,现在就算相识的同学上车,也是个低头族,玩着手机,对着一块玻璃喜怒哀乐。偶尔出现窃窃私语,不过是某个人正在讲电话,唯一会聊天说话的,大概剩下博爱座的老年人。
当孩子的指头取代了舌头,文字失去了厚度,语言失去了深度,那么平日说话,对声调、咬字你还能期待什么?
● 作者叶文忠的其他文章在他的个人部落格上http://jamesyeh1963.pixnet.net/blog。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
►►►更多叶文忠的精采好文在《ETtoday新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