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孩子如厕 父母准备好了吗?
图、文/bobo小天才亲子网虽然学习上厕所、认识大小便的是孩子,但往往最紧张着急的,却是亲友及父母。如厕的发展有迹可循,而最首先要问的就是: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从生理到心理,你们真的都准备好了吗?
文/郭盈秀 采访咨询/台北市安东托儿所护理长余蕙智‧教保组长叶亚枫 摄影/邱如仁 场地协力/台北市安东托儿所
「担心自己家孩子太晚学如厕,是不是发育迟缓;如厕的过程好像不是很顺利,正常吗?」爱孩子的家长,难免会想东想西,烦恼不已。台北市安东托儿所护理长余蕙智和教保组长叶亚枫表示,就如同学习吃副食品和走路,父母也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才不会适得其反。毕竟「如厕」,可说是幼儿时期的大事件呢!
身心发展2岁孩子的身体大小便对于孩子而言,本来就是一件本能的行为,随时都可产生反应。但随着慢慢长大,小朋友逐渐需要融入成人的家庭生活,因此也开始需要能自我控制大小便。余蕙智护理长表示,首先,这与生理的成熟状态有关。
从坐、站和走‧看肌肉成熟能力大小便的动作看似简单,事实上,却是一连串生理机制的组成。以台北市安东托儿所为例,余蕙智护理长说明,虽然每个小朋友的发展进度不同,但仔细观察,如果孩子可以在同一地点坐得住(超过5分钟以上)、站得很稳,并且可以自由地四处走动,甚至出现完整的肢体动作(如出力抓取、扶住),就代表他的肌肉够成熟,足以达到自我控制的程度,随时都能进入如厕的学习阶段。
面对大小便的反应然而,就算生理发展已趋于成熟,如果孩子对于大小便和如厕的相关事物,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兴趣,有可能是时机还未到,不见得代表有任何发育问题。叶亚枫组长表示,如厕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毕竟是比较陌生的;且因平常以包尿布为主,马桶或便器也不一定是孩子平常就会接触的实体物品,难免需要一些时间来了解与适应。
把握生活细节‧适时引导既然大小便,是一件自然的例行公事,因此父母如能在平日生活中,适时加入如厕的观念,长久下来,潜移默化中,多少会让孩子产生兴趣。以安东托儿所为例,叶亚枫组长表示,通常吃饭或活动前后,孩子会有上厕所的迹象,因此可活用这两段时期,如吃饭时一面说明:「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每天吃进的食物,会跑到胃肠里面消化,然后会变成尿尿或便便,最后就需要到厕所喔」更让孩子能正向看待如厕,而非排斥。
认知态度如厕不只是孩子的事如厕对于孩子来说,是件很新奇的事,但毕竟什么都不懂,因此引导者更显得格外重要。余蕙智护理长表示,孩子最信任的莫过于父母,因此父母的表情和行为,都可能影响孩子对如厕这件事的看法。
怀抱坚定&鼓励的心态一般而言,2岁后是最佳学习如厕时间;但不少父母求好心切,担心孩子落后一截。叶亚枫组长表示,每个小朋友的发展不尽相同,如果连家长都以紧张、比较的心态来面对,难免让孩子处在紧张氛围中,反而可能让他们将如厕认知为「不愉快的事情」。叶亚枫组长认为,家长温柔而坚持的态度很重要;毕竟孩子的状况自己最了解,只要掌握学习节奏得宜,维持良好亲子沟通,多以鼓励代替责骂,或许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享受过程‧学会自我保护如厕的学习,因为需要了解大小便的过程,也为孩子开启认识自我身体的另一管道。以安东托儿所为例,余蕙智护理长表示,会先在教室内善加运用各种素材(如影片、玩偶、绘本、图卡等),让孩子先产生印象;接着,每天有固定四至五次的团体如厕时间,此时会直接接触到自己的身体和大小便,有些小朋友会有疑问,老师也会借机说明,如为什么会这样尿尿、大小便后要冲水的原因等。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此外,人身安全教育,也是值得重视的一环。叶亚枫组长表示,大野狼、诱拐、猥亵等社会案件层出不穷,纵使每天亲人会接孩子上下学,但如果能让孩子拥有自我保护的概念,就能多一份安心。因此她举例,在身体介绍课程中,老师会加入人身安全的说明,提醒小朋友要对陌生的碰触有所警觉,进而能寻求协助。~原文刊载于2012年4月号《妈妈宝宝杂志》随书附赠《bobo小天才别册》;详细文章内容,请至bobo小天才亲子网站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