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VS健护产业 复杂动态情势

疫情爆发期间欲判定健护业赢家输家得小心谨慎。(新华社

当冠状病毒扩散之际,一些健护公司预警营收将下滑,然而其他开发疗法者则见到股价上涨,骏利亨德森投资环球生命科技投资组合经理人Andy Acker认为投资人不应忽视大局,宜保持长期眼光,于疫情爆发期间欲判定健护业的赢家与输家得小心谨慎。

中国全球最大原料药(API)生产国,先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警告供应链断裂潜在导致药品的短缺。

骏利亨德森发布的健护产业观点指出,短期内,受创最深的健护业是于中国销售或生产比重高者制药大厂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表示冠状病毒恐对今年营收产生「不利影响」,毕竟2019年该公司于中国销售额年增35%,占总产品营收21%。

中国市场对生命科技工具用品公司及医疗器材制造商亦十分重要。以实验室仪器、诊断工 具制造商安捷伦科技(Agilent Technologies)为例,20%的营收来自于中国,管理团队更于近日公布之损益表预估,2020年上半年营收恐减少2,500至5,000万美元。

即便如此,若以总营百分比计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可能甚微。阿斯特捷利康仍预期2020年销售额尚可呈现高个位数或低双位数成长;而安捷伦科技若真减少5000万美元业绩,亦仅占2020年预估营收1%,且下半年可望弭平销售缺口

至于制药公司,通常保有数个月的原料药库存,目前尚未听闻供给短缺。于此同时,一些生技、制药厂商正积极开发COVID-19疗法,例如:吉利德(Gilead Sciences)原为伊波拉病毒开发之实验性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正于中国针对COVID-19进行临床试验,四月应可公布初期结果

然而,投资人必须认清事实,有效疗法或疫苗至少需要数月方能上市,且无法保证核准药物能强力挹注企业获利。一如伊波拉疫情爆发期间所见,默克药厂(Merck & Co.)费时逾五年开发疫苗,但尚未对业绩产生显著贡献。骏利亨德森认为,健护业最重要的成长引擎仍来自长期具有的顺风趋势(如:创新、人口老化与全球生活水准提升等),投资人应专注于长期契机,而非短期的市场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