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智慧医院4.0 创新科技 守护你我健康
中医大新竹附医批价挂号柜台有设置智慧机器人,还可与民众互动跳舞。图/本报资料照片
台大医院云林分院运用科技建置智慧医疗室内导航系统,方便民众就医。图/本报资料照片
走进医院搞不清楚方向时,有智慧机器人为你带路;住进病房,各式仪器设备都已连网,护理师做的所有生理量测,数据直接汇入系统,不用动手抄写;住太远不方便回诊,没关系,医师会透过连网设备远端定期问诊。这不是未来世界的场景,它叫智慧医院,正一步步改变医疗服务的面貌。
行动智慧装置已渗入你我生活,医院在法规政策引导下,也从电子病例开始,逐步导入e化,近年各大医院智慧门诊系统、线上候诊系统,简化门诊流程,看病更有效率;而这股智慧化、资讯化风潮现在更进一步吹向医院核心业务,医疗服务的智慧化。
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组长张慈映指出,为解决医护人力短缺以及医疗支出高涨等问题,世界各国纷纷为医院导入数位化资讯系统与智慧的创新医材,改善病患照顾流程,以提高医院营运效率与医疗品质。
预防治疗
发展照护一条龙
「智慧医院的进化历程是由1.0发展到4.0」张慈映表示,1.0指的是医院资讯e化,例如从传统纸本升级为电子病历系统,2.0则是医材数据资讯整合,发展医疗影像资讯系统,3.0是将医院流程系统逐渐整合,将X光、CT、MRI影像引导诊断的资讯整合至同一系统,4.0则是以病患为中心,结合大数据、物联网跟人工智慧,进一步分析与运用数据来辅助诊断。
张慈映表示「理想的智慧医院4.0不会局限在医院内」,智慧医院可以视做一个整合平台,「医院是中枢,前后两端连接着家庭或照护机构,将医院、居家与社区等资讯汇流整合为个人健康纪录(Personal Health Record;PHR)。」汇集三方数据掌握病患健康状况,住院前、住院后到居家照护都能无缝衔接。
试想一种情境,居家可透过运动手环等智慧穿戴式装置,搜集血压、心跳等生理状态数据,方便自我健康管理,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就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身体不适住进医院,AI汇整病患生理数据与病史,辅助医师临床诊断找出病因,或分析影像资料进行手术模拟,提高医师治疗正确性,出院后,继续透过远距医疗追踪,或经由AI指导照顾与复健方式,有效延缓与控制疾病再次发生。
换言之,过去人们认为,医疗只针对病患,而病患多半住在医院里,随着医院4.0的兴起,医疗照护从疾病治疗,延伸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甚至是日常的健康与照顾管理,整个医疗情境都将改观。
迈向智慧医院4.0
创新医材潜力大
台湾的医疗品质举世有目共睹,但智慧医院的推动速度是否够快?张慈映表示,普遍来说,大型医院在导入资讯化系统与影像资料整合都很成熟,医院智慧化程度已达3.0阶段,比起先进国家毫不逊色。
张慈映举例,2015年成立的员林基督教医院,是全台第一家智慧医院,智慧化柜台可显示医生诊间、休诊,甚至接驳车等资讯,从挂号、报到、测量生理数据、看诊、住院到手术,通通有智慧系统帮忙,就连手术室需要的消毒器械也能由智慧机器人运送,减少人力搬运与交叉感染风险,医疗品质自然提升。
除员林基督教医院外,也有许多医院积极走向智慧化,例如卫福部彰化医院与工研院合作打造的智慧医疗临床资讯系统,已实地导入血液透析中心,可串连不同医疗仪器的生理数值,整合显示在护理车荧幕上,供医师快速判读,资料同时存入医院伺服器,做进一步的纪录与分析;新竹马偕纪念医院也与工研院合作,运用3D扫瞄、列印技术,开发滑鼠手、踝足矫行器等辅护具,达到量身订作、精准贴合的目标,让复健过程更顺利。
要达到智慧医院4.0的目标,仍有待创新医材与技术的开发。张慈映指出,「诊断分析」占智慧医院需求中很大一部分,像是运用AI影像辨识技术,发现可能的身体异常,让医生诊断更快速精准,在法规面,卫福部在去年放宽远距医疗的照顾对象与模式,刚出院的病患(急性)、长照机构住民(慢性)都在松绑之列,未来医师及护理人员携带轻量型智慧诊断装置,连上医院资料中心,远距的病患也能享有与医院相似的医疗服务,这类可连网、轻量化的医疗器材目前还在萌芽阶段,潜在商机无限。
虽然各界看好智慧医院/医疗的前景,但现实面仍有许多挑战待克服。以上述所提AI影像辨识为例,许多想跨足此领域的资通讯业者,得先进入医疗场域,将技术串入例行医务流程中,累积患者生理数据,方能促使AI进行深度学习。然而,受限于个资法,厂商无法持有病患数据资料,必须与医院合作,而医院为维持日常营运,在人力与资源上也未必能完全配合,推动进度常因此陷入瓶颈。
其次,医院内部使用不同厂商设备、新旧不一,也面临设备与设备间资料交换与整合的问题,同一系统的医院尚可透过系统整合进行串连,但不同医院系统间的资讯互通问题,仍有待解决。张慈映指出「医院智慧化由谁来付费很重要」,任何投资都会先评估效益,而任何医疗机制的创新,都与政策和医院评鉴息息相关,有赖政策的推波助澜。
了解需求
发现智慧医院新商机
台湾将在2026年迈入超高龄化社会,面对越来越高的医疗照护需求,医疗系统势必得朝向智慧医院转型。国际调研机构Frost & Sullivans预测,至2030年,传统医院将会完全消失,智慧医院带来的新商机包括:资料分析、云端运算与远端病患监护,其中卫生管理、物流追踪/定位、药物自动化是最大的市场区块。
张慈映建议有意切入智慧医院的资通讯厂商,不妨深入医疗场域「蹲点」,多与医疗人员互动,了解医院需求,再做产品与系统开发,或与其他业者合作打造生态系,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台湾为实践场域,再输出国际,为台湾优质医疗与资通讯产业创造新价值。
(摘自工业技术与资讯3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