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眼中的镇远:诸神狂欢地

镇远的亮光发出是在明清两代,而在元朝时它就比较完整。大明帝国有一个思维模式,对边远地区的百姓不能老是镇压,而要追求安定。特别是朱元璋上任十年之后,这儿农民起义,他就派了自己的儿子来镇压。他六儿子带兵三十万,有江西兵、安徽兵,来到了镇远。

朱元璋的兵不像蒙古兵是席卷,它的方式是驻守。因此必须要把家属亲戚带过来。这样供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人数突然增多,南中国贸易渠道成了国家必需,以国家鼓励的商业行为就茂盛了起来,成了安定南方的一种需要。为了将南北的商业沟通起来,极其聪明的江西商人、安徽商人、福建商人于是大量拥入。

商人们祈求年年发财,士兵们也期盼岁岁平安,这样就把自己原来的宗教信仰也搬了过来。所有的精神依托组合起来就成了远行者的精神依托,在镇远有了汇聚。原来当地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精神依托,这就出现了一个奇迹,这个地方就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生态大聚会,成了诸神的狂欢地。到了清朝初年,由山西商人和安徽商人示范,还有以广东为代表的海洋贸易的展开,这里悄悄做起了与东南亚、南亚的贸易。在与东南亚、南亚的商业结构的展开中,最主要的特征是从屯军式的商业需要变成了纯商业需要,商业就成了生机勃勃的主体在镇远出现。这里的主角就成了商人。远行者们对每个宗教都不会像原教旨主义者那么认真,它可以紧紧贴近各种其他教别而存在。由于商业会馆的出现,以商业为主轴的各种精神方式游戏式的旋转也随之出现了。有了游戏意识,多种宗教精神也就与隔壁邻居交融在一起了。任何宗教的传播者都有一个特点,主庭建立后,就要向远处传播。在当时的中国交通条件下,镇远是一个重要的边界据点,成了宗教传播者必须到达的地方。

因此,有三种力量,一是军事的力量,二是商业的力量,三是宗教的力量,在明清两代,汇聚在这里,使镇远成了当时南中国的一个亮点

在镇远,到处可以看到像小型百科全书式的无所不备的中国精神的缩写本。这是中国的一个优点。我们在介绍镇远的时候不要把大文章做小了。其实,哪些人来过这里并不重要,因为镇远本身就很重要,很有力量,当然会有很多人来。但最最值得珍惜的还是镇远本身这个大文章,各种力量都会汇聚在这个地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明白了我们要珍惜什么。因此,镇远的汇聚不能打散了说,割碎了说,而要让游客慢慢地去体会。现代的游客喜欢这里的山、水,喜欢坐在船上看氵舞阳河两岸居民的生活方式。镇远城某些街道复古建设做得不错,例如,藏在马头墙下的灯,是最美丽灯光方式,让它躲起来,照着仿古的马头墙,是为现代游客点亮的古代信号。

我们在前面讲了镇远的历史内涵。但是,我们要发展镇远的旅游,却不能在历史上打转。对游客,首先要让他们看到美丽,感到愉快,然后再告诉他们这里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不要误解了,中外游客并不只是对每一个来过这里的名人或宗教感兴趣。镇远最高的旅游价值是一座水城,而船上看的主要景点江边的房子。在中国,江河一直是我们的命脉。据说,镇远当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很高,老百姓们在江边唱歌、跳舞,这个感觉再加上江边的风景组合在一起,是中外游客最为着迷的地方。一般的游客喜欢看的是特殊的风景,喜欢看历史的比例极小,多数人喜欢看江边的风景、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没有多少人会去刻意追索它的历史。这么一座可爱的古城,一定要在大文化的等级上向全世界的人露出笑容,不能在小文化的细节上让远近的游客迷路。我们关爱自然,喜欢江水与山的组合,以感性的形象非文字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最高的文化形态是不用文字的,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组合,多少的文字都说不明白。文字是后来的东西,比如我们的苗族侗族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已经有美丽动人的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文化。我特别反对在名胜古迹的地方使用过多的文字、标语,甚至对联也应少一点。文字带有强迫性,现代有主见的游客不希望被古代人的感觉所压倒,要找自己的感觉,镇远已经足够给人以很多很多的感觉了。现代游客喜欢自己的感觉,不应该用文字和语言来压迫外来人的眼睛和耳朵,不要让别人被迫地接受许多信息。我们安静的家、安静的山、美丽的建筑、感性的历史传统都是永远的,而文字只是过眼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