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FED不承认QT已退场 银行倒闭压力仍在
美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图/ 理财周刊提供)
说穿了也没什么稀奇,欠钱总是要还的,差别只是谁来还?怎么还?
2020年初爆发COVID-19新冠疫情绝对是这轮景气循环的时间截点,突如其来的全世界封城,让经济活动无预警的瞬断,这天文数字般的巨大损失,最终由各国政府买单,让百姓平稳的度过难关。
但是别忘了,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当各国央行开始收缩货币,没有利用这三年的缓冲期来调整财务结构的企业或个人,现在正要承受还债的压力,而这次金融体系躲不过这个坑,后续可能还有其他行业剉着等。
*联准会扩表 未完全转向鸽派
美国联准会在2020-2022年之间释出四兆美元来拯救经济成长,从2022年三月开始启动新一轮的升息周期,截至2023年2月为止共缩表6232亿美元,才过一年,欧美银行就承受不了压力,特别是2018年取消不用参加压力测试的中小银行,因为手中未实现有价证券或固定收益损失至少超过6200亿美元,如果局势恶化的话,这些未实现损失还会更多。
客户的挤兑压垮了矽谷银行,尽管美国已经承诺保障存款户资金,但官方始终没有松口存户保障上限为多少金额,因此客户转移资金的动作持续,中小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联准会3月16日至23日扩表945亿美元,新增资产主要来自对海外央行的贷款,二个星期以来合计扩表3915亿美元,有趣的是,增加贷款的同时,联准会继续减持美国公债,显示联准会并未完全转向鸽派。
联准会3月23日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显示,从8.639兆美元月增加945亿美元至8.734兆美元,比美国中小银行危机爆发前一周累计增加了2970亿美元。这意味着虽然联准会的资产负债表仍在扩张,但与前一周相比,已经明显放缓。
银行存款流出已有放缓迹象
经过联准会两周的努力,美国的银行业危机似乎有了缓解的迹象,一旦摆脱了银行流动性问题,就可以再次关注这些银行的盈利能力指标。
截至3月22日的一周,联准会流动性工具的借款几乎没有变化,维持在164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背书的银行体系联邦住房贷款银行(FHLB)的发行活动大幅下降,意味着FHLB预借需求减少。
因此,似乎存款流出至少已经放缓。对中小银行来说,存款外流速度放缓是改善市场情绪的第一步。3月23日联准会公布在BTFP的借款增加了417亿美元,达到537亿美元,而贴现窗口借款减少了426亿美元,使得这些联准会措施的借款总额在当周几乎没有变化,为1639亿美元。
目前仍然不知道这周是不是联准会增加负债的最后一周,可能需要再观察未来几周联准会在资产负债表方面的操作,才能得知联准会真的只是短期、暂时地提供额外流动性,还是会演变成2008年那样的量化宽松。
*美国经济成长速度 预期仍面临下行风险
不过市场已经选边站了,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定价显示,目前交易员们几乎完全定价联准会五月将暂停升息,并且预计在接下来的五次FOMC会议上每一次降息一码,使年底的利率降至3.50-3.75%。
3月23日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3.38%,可以说,市场已经定调美国经济不久的未来将迎来衰退。
3月22日FOMC发布最新利率决议、经济预测和点阵图,其中FOMC将美国今年经济成长从去年12月预测的0.5%下调到0.4%,虽然幅度不大,但是考虑到美国今年第一季度GDP仍达2.7%,经济成长表现还不错,可是联准会依旧选择下修经济成长速度预期的举动,这意味着联准会官员认为,美国第二季至第四季度经济下滑的轨迹将比之前的预期更为明显。
更糟糕的是,在已经下调了经济成长速度预期之后,几乎所有联准会官员都认为,美国经济成长速度预期仍面临下行风险─自2007年以来,联准会官员从未在这一点上达成过这样一致的意见。这或许预示着美国今年剩余时间的经济前景将面临乌云密布。
*市场资金正大规模涌入货币市场基金
事实上,去年联准会主席鲍尔提到,根据FED工作人员的研究,殖利率曲线短天期部分若出现倒挂,意味着联准会将降息。鲍尔关注的债券市场指标为三个月期国库券殖利率与十八个月后这些国库券预期殖利率的差距,当前已跌破2001年1月所创下的历史最低纪录。
由于对经济放缓的担心加剧,资金正以疫情爆发以来最大规模涌入货币市场基金。在截至3月22日的一周里,全球货币基金规模增加1430亿美元,这是自2020年3月以来最大规模的单周流入,过去四周总流入量超过3,000亿美元,目前全球货币基金的规模已飙升至5.1兆美元,创历史新高。
前次出现类似大规模资金涌入货币基金是2008年,这暗示着,如果资金从股债市场流向货币市场基金,那么可能下一场经济衰退已经近在咫尺,美国股债市场在未来三至六个月下跌,联准会将不得不降息以缓解危机。
矛盾的是,当前的欧美银行业危机并没有动摇联准会与欧洲央行升息的立场,因为美欧央行都认为银行危机可控,无系统性风险威胁,升息压制通膨,避免高通膨预期根深柢固才是首要任务。
*欧美银行保险成本飙升
从矽谷银行挤兑倒闭、瑞士信贷的AT1债券归零,再到德意志银行3月23日CDS单日大涨22%、31个基点,保险成本飙升重新唤起市场对欧美银行业稳定性的担忧。前有美国财长叶伦改口保障存款,后有德国政府、欧洲央行和德银均尝试安抚市场情绪,不过效果不佳。
为什么监管机构、政府要员和德银自身的安抚措施效果不佳呢?市场究竟在担忧什么?
或许因是为第一季财报即将来临,市场担心瑞信和德银揭露了欧盟银行体系可能隐藏着更多问题。像这种市场信心疲弱的时刻,总是少不了股市秃鹰的看空报告来搅局。
*供应链移出中国步调加快
不过,尽管大环境利空不断,可是加权指数屹立不摇,比美股强,也比港沪深股市强势,国安基金在场内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美国主导的供应链重组已经开始发酵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供应链从中国外移,戴尔就是代表之一。
另外,Marvell(迈威尔科技)去年10月裁撤大部分中国研发团队后,近日再次裁员,这次已决定裁掉其余中国研发人员。和硕将在印度设立第二座厂,距离印度第一座厂仅半年,鸿海也喊话政府:「赶紧跟印度签署FTA」,显示供应链移出中国的步调加快。
台湾受惠于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封锁,一旦联准会暂停升息,原先受到压抑的科技股本益比就得以松绑,迎向2024年三奈米量产的成长。
本文作者:洪宝山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179期》)
《理财周刊11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