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疫史 官员最怕流放岭南

中国抗疫简史》书封。(取自上海师范大学官网

2月19日,河北文安县对主要街道进行消毒。(中新社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剑光。(取自上海师范大学官网)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剑光表示,疫情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在甲骨文中,就有很多关于疾病的相关记载。明朝共277年,平均每2.34年中有一年疫病流行;清朝共267年,据《清史稿》记载,出现疫病的年分有134年;隋唐时期官员十分害怕到南方任职,就是因为害怕疫病,如韩愈、柳宗元等被贬,都流放到岭南瘴疠之地,得疫病而去世的不计其数。

20多年前,张剑光曾撰写《三千年疫情》一书,现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之际,他从旧稿中拿出相关部分,新增相关资料,合成《中国抗疫简史》出版。

甲骨文记载医学密码

张剑光回顾历史,谈古人经验对当下防控疫情的启示,表示有记载的疫病最早出现在「商朝」,在甲骨文中,就有很多关于疾病的相关记载,比如说,甲骨卜辞中「疠」指的就是传染病;「疾」字是以一张床的形象表示的,意指人卧床不起,后来通常指流行病,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明确记载疫病流行的最早资料。

张剑光表示,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严重的传染病都有,种类各式各样,现在能看到的资料显示,明清时期出现较多疫情,但也是因为各类资料较齐全。明朝共277年,平均每2.34年中有一年疫病流行,每年发生1.54次疫病;清朝共267年,据《清史稿》记载,出现疫病的年分有134年,而实际清朝流行疫病的年分不止这些,有专家估计,仅万历七年至十六年的鼠疫就造成山西、河北500万人死亡。

古人已有隔离观念

张剑光指出,古人面对疫情时,主要有几项措施,第一是切断传染源,古人在对疫病没有完全认识时,已经知道隔离的重要性,早在夏商周时期,这样的方法就已经产生,得病就要送到专门场所隔离;第二,医药救治和普及医学知识,唐朝时,政府编纂简便医书,把常用的药方都抄写到木板上,在民间路上标示;第三,灾后帮助老百姓生活重建,比如减税、恢复生产,收养遗孤等。

张剑光说,从历史上看,古代抗疫经验中,仍有我们今日可以借镜地方,古代官和医都是结合的,因为科举制度原因地方官多少都医学,衙门中有专门的医疗机构负责看病,遇到疫情,医生总是冲在最前面,他认为,现在官员要多听专业人士意见,相信医疗专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