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特色产业 创绿色品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夏天,满目青翠;冬季,林海雪原。地处白山腹地的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生态优良,群山之间河流纵横,森林覆盖率达86.7%。近年来,抚松县依托绿色资源进行产业转型,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人参为主的医药健康业和以矿泉水为主的绿色食品业已成为县域支柱产业。

种参之变:让绿水青山保值增值

“现在有机肥生物药、生物菌剂等搭配使用,农药用量减了一半。”东岗镇东岗村村民李振川种了30多年人参,如今换了新种法――请当地一家植保科技公司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环境好了人参才好,才能开创绿色品牌。”

去年以来,抚松县实施农药化肥“双减半”行动,推广高效、低毒、低农残农药,加大新型肥料补贴覆盖,这两年全县化肥农药用量比往年下降50%以上。

“守住绿色底线,才能谈绿色发展。”白山市生态环境局抚松县分局局长李振中说,农药化肥“双减半”是生态修复的一个突破口。

“以前是毁林种参,现在是林下播种,回归野山参自然生长的状态。”52岁的徐怀友在抚松经营着80多公顷的林下参基地,林下参价格远超农田参,还能保护森林资源。

种参方式的转变背后,是抚松县让绿水青山保值增值的努力。抚松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等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管控,实施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近年来,抚松县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40多天,完成大蒲春水源地保护区退耕和生态移民,河流出境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去年,全县植树造林2313亩,森林抚育5000亩,林业总产值近80亿元。

点绿成金特色产业跑出加速度

邻近长白山景区的漫江镇前进村风景秀美。村里开发旅游,建起一排排别致的木屋客栈屋外灯笼高挂,屋里温暖舒适,东北农村大炕和现代化设施融为一体。

“山还是那山,树还是那树,村子变得更美了。”村民毛建凤过去在外打工,如今是一名客栈服务员,月工资3000多元,家里的农房换成镇上70多平方米的楼房,“孩子上学方便,父母生活也舒坦。”

近年来,抚松县形成总投资超800亿元的生态度假产业集群,去年旅游收入达27.1亿元。眼下,全县冰雪旅游项目陆续启动,前进村旅游也十分红火。“从网络预定情况看,今年冬天民俗客栈爆满。”一家度假区的营销负责人李晓玉介绍。

近3年来,抚松县冰雪旅游接待突破126万人次,收入达26.8亿元,占总体旅游收入的27%,冰雪“冷资源”变成了“热产业”。

在抚松,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人参为主的医药健康业和以矿泉水为主的绿色食品业正在加快发展。

当地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丁金刚介绍,企业从事人参深加工,已研发30多种产品,年产值从前几年的300多万元增长到6000多万元。目前,抚松县年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38%,人参从业人数超20万,人参种植加工企业与业户达1300多户,开发出饮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300余种产品。

惠民富民:共享生态红利乐农家

正值旅游旺季,漫江镇锦江木屋村邹吉友家的农家乐游客不断。“人多的时候,一天得招待200桌。”邹吉友说。

锦江木屋村有着“长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之誉,加之紧邻大型旅游度假区,被开发成为一处乡村民俗旅游景点。

邹吉友在全县第一个成立旅游合作社,搞起了农家乐。合作社一年收入30多万元,还带动了村民增收。邹吉友还在村边承包了30多亩林地,种植林下参,向游客提供挖参体验服务,“挖出来的参,游客都直接买走了。”

以大型旅游度假区等龙头为引领,抚松县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成面全域式旅游发展格局;依托优势产业资源,抚松着力建设10个特色小镇、百家精品农庄、千家旅游客栈……抚松旅游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带动1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北岗镇蒲春河村依托蒲春河小浆果产业园建设精品农庄,村民邬彦明把自家9亩地租给了产业园种植蓝莓。“今年光在产业园务工就挣了8000多元。”邬彦明说。

“再过几年,咱们白山通了高铁,交通就更方便了。我们要提前谋划,依靠好生态和特色产业,让大伙吃好旅游饭。”蒲春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则华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