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碳汇从红树林出发 海委会研拟「蓝碳方法学」
海委会已投入研拟「红树林碳汇方法学」,图为工作人员在红树林野外实地碳汇测量,做枯落物收集。(海委会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海委会已投入研拟「红树林碳汇方法学」,图为工作人员以叶片戳针法做海草碳汇量测。(海委会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自然碳汇」是达成我国净零转型重要关键战略之一,海洋委员会主委管碧玲11日表示,为协助我国迈向净零转型目标,海委会已投入研拟「红树林碳汇方法学」,积极推动将蓝碳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册,并结合涉海部会盘点蓝碳复育场域,扩大民间参与。
海委会表示,目前自然碳汇于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册仅有森林纳入统计资料,根据国立中兴大学教授林幸助研究,蓝碳生态系如红树林、海草床及潮汐盐沼等沿海植被生态系统,比起绿碳生态系(陆域森林)具有更高碳汇能力。
目前已完成红树林相关碳汇方法学,另「海草床方法学」预估今年底也能完成,后续将依据环境部「气候变迁因应法」相关制度规画,提送环境部审查。
海委会指出,在蓝碳相关方法学研拟过程中,将同步盘点我国蓝碳复育潜力点,规画未来将分阶段推动蓝碳温室气体减量计划,初期将先做蓝碳实地复育试验,在试验成功后则进一步推动公私部门合作示范计划,并建立蓝碳复育多元合作机制,鼓励在地社区、团体及企业等民间力量共同投入,型塑海洋碳汇联盟,全面推动蓝碳复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