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既是一场心理战,也是一场智慧竞赛。在商谈的过程中,当双方意见难以达成一致时,一方就会采取方法迫使一方放下分歧,或者采取行动给对方造成坏的影响。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有很大的压力,就会自动调整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作出妥协。所以,在说服过程中,巧妙地给对方施加压力,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压力总是贯穿在整个说服过程中,可以说,任何说服工作都是在压力下进行的。压力无所不在,对任何一方来说,它都有双面性的作用。压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迫使对方作出妥协,从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激发对方的抗争,使谈话陷入危机当中,甚至导致说服的失败。看来,在说服过程中,要想使压力在谈话中发挥积极性的作用,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去运用压力。那么,究竟谈话中如何地向对方适度施加压力呢?下面提供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借用法律之威,给对方施压。
法律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巧妙地借助法律的威严,可以震慑住对方,给对方强大的压力。劝说者站在法律的立场上,以严肃的神态,威严的口吻,着重强调对方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可能造成违反法律的严重后果,或者借助法律条文说事,给自己寻找法律的依据,这样,就能够利用法律增强自己语言的威慑力和可信度,给对方施加强烈的影响,有效地说服对方。
有一位青年的父亲夜里下班骑车回家,不小心掉进施工挖的沟中,造成严重损伤住院,花了很多的医药费,由于几个月没能去上班,被公司给辞退。青年找到施工单位说理要求赔偿,人家说与己无关。他的心里不痛快,就找了几个哥儿们要去收拾那个工头,砸那个工地
。单位的书记知道了,拦住他们说:“你可不要胡来,本来你现在占理,一动手就没理了,而且还违法。”青年听了不耐烦地说:“你说得好听,我到哪里去说理?找谁都说不管。”书记说:“你不学法,当然找不到理。你看,法律中有这样的条文,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立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他这样一点拨,青年心里突然醒悟知道该怎么做了。他在领导帮助下上法院状告安装地下管道的自来水公司,在法院的审理下,青年为自己的父亲讨回了公道。他说:“多亏了书记的指点,不然,我就栽了。”
第二,让对方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显露真我。
你在面临危机的时候,往往会把真实的自我呈现出来,也会丧失掩饰维护外表形态的理智,不自觉地会说出自己内心的话。如果你想要知道谈话中的对方有没有说实话,探知对方的虚实,不妨利用挑衅的方法,在对话中有意反驳对方的观点,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质疑。如果对方说的情况不是事实,在你的强势追问下,对方会表现得很不正常,言语会出现错乱,会让我们揣测出事情的真实性。
在泰兴有一位县令叫刘宰,他曾经遇到这样一个案子,有一大户人家丢了一块金锭,当时只有两个女仆在场。刘宰把两个女仆抓到县衙,她们都称自己是冤枉的。刘宰让人给她俩一人一根芦苇秆,说:“没有盗金锭的人,芦苇不会长,偷了金锭的,手中的芦苇会比现在长两寸。”第二天他去看那两个女仆手中的芦苇秆,发现一根与原来的一样长,另一根已被折掉两寸。立即就将那个折掉芦苇秆的女仆拿到堂上审讯,她只得承认罪责。
说实话,任
何人都不是笨人,偷东西的人并不比一般人愚不可及。他们之所以会显出自己的本性,那是因为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失去了应有的冷静和理智。给予对方强大的心理压力,会冲破对方的心理防线,从而得知事情的真相,这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探知对方的实话虽然重要,但缺乏一定的技巧,会惹怒对方,反而会适得其反。人际交往中,不是遇到特殊情况,要慎用这种方法。
第三,无声有时比有声更有成效。
在谈话中,有时不说话要比说话更能给对方施加压力,看过恐怖片的人,都知道最让人提心吊胆的时候,往往是寂静得连一片树叶落地的声音都可以听到的时候。有时候对某些虚张声势的人,采取不闻不问、不动声色的方法,便会让对方产生比声色俱厉还要大的压力。
一位农村亲戚给一位工人拿来8只下蛋的母鸡,为了能让这8只母鸡下蛋,这位工人就在工厂围墙的角落上建了一个鸡圈。厂长让人劝其拆除鸡圈,处理母鸡。因为他执意不愿执行决定,厂长就派人拆鸡圈。于是这位工人就去大闹厂长办公室,厂长则专注地看一份文件,头一直就没有抬起来。等到这位工人闹过之后,厂长拉开写字台抽屉让他看了一份处理这件事的决定,并告诉他只要他再闹出这样的事件就会勒令他搬到厂子外面去住。随后就不再理他,拂袖而去。此时,那工人的气焰全熄了,低着头回去了。这位厂长就是凭借无言无声的力量占据了心理优势,使对方不战自败。
总之,压力可以使我们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也可以使我们的说服工作遇到更大的阻力。能够给对方施加压力固然很好,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给对方施加压力的分寸,巧妙合理地施压,才能够给我们带来良好的效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