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
第一,城镇化水平提升要求加快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与整合。城乡分割是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最大困难,由此导致城乡社会保障待遇差距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城乡制度分割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早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其制度差异的弊端日益显现,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大。
第二,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要求合理安排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左右的中速增长区间,财政收入的增速也会随之下降。这对长期依赖公共财政投入的社会保障事业来说,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第三,制度“碎片化”问题突出,公平性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制度设计、缴费水平、筹资机制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不同人群所能享受到的社会保障权益待遇还存在着显著差距,并有继续拉大的趋势。
第四,待遇确定机制不合理,激励约束机制有所退化。由于尚未建立起科学的指数化待遇调整机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在调整依据、调整方式、资金来源等方面,缺乏系统安排,各省份的待遇调整细则很难统一,导致养老保险待遇“倒挂”现象日益凸显,从而破坏了既定的养老金计算模式,扭曲了劳动者对未来养老金待遇的稳定预期,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多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所退化。在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待遇确定机制上,也存在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第五,基金存在远期支付能力缺口,财务可持续性不足。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金资产规模过小,维持可持续的长期支付能力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和待遇水平的上涨,远期的支付责任会进一步扩大,保费“收不抵支”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如果财政补贴不到位,养老金将出现“入不敷出”的财务失衡问题,可持续性无法得到保障。
第六,企业缴费成本偏高,扩大就业受到制约。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增长依据是本地非私营企业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从经验数据来看,非私营单位的工资会保持比较稳定的变动趋势,以13%以上速度较快增长,从而导致社会保险缴费成本同比变动。同时,缴费基数的过快增长显著提升了企业和个人的社保成本。
第七,管理机制建设滞后,制度运行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不顺畅。二是医疗保险支付机制改革滞后。三是基金管理运营效率低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