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奉夏侯章以四马百人之食①,遇之甚欢②。夏侯章每言未尝不毁谤孟尝君也③。或以告孟尝君,孟尝君曰:“文有以事夏侯公矣,勿言。”董之繁菁以问夏侯公,夏侯公曰:“孟尝君重非诸侯也,而奉我四马百人之食。我无分寸之功而得此,然吾毁之以为之也。君所以得为长者,以吾毁之者也。吾以身为孟尝君,岂得持言也。”
[注释]
①夏侯章:孟尝君舍人。②遇:待遇,对待。③毁谤:诽谤。
[译文]
孟尝君用四匹马和一百人的食禄供养夏侯章,待他很友善。可是夏侯章每次言谈之中,都对孟尝君加以诽谤。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我有事请夏侯先生帮助,你不要再说了!”董之繁菁也因为这件事去问夏侯先生,夏侯章说:“孟尝君尊重的虽然不是诸侯,却用四匹马和一百人的食禄供养我。我虽然没有一点功绩却得到这么优厚的待遇,然而我诽谤孟尝君的目的正是为了抬高他。孟尝君之所以能够被人称为德高望重的人,是因为我屡次诽谤他,他从没有计较。我是用牺牲我的名誉来为孟尝君效力,哪里是凭几句话就能做到的呢?”
孟尝君燕坐
[原文]
孟尝君燕坐①,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阙者②。”一人曰:“訾天下之主,有侵君者,臣请以臣之血湔其衽③。”田瞀曰:“车轶④之所能至,请掩足下之短,诵足下之长。千乘之君与万乘之相,其欲有君也,如使而弗及也。”胜曰:“臣愿以足下之府库财物,收天下之士,能为君决疑应卒⑤,若魏文侯之有田子方、段干木也。此臣之所为君取矣。”
[注释]
①燕坐:闲坐。燕,通“宴”。②阙:同“缺”,缺失,过错。③訾(zǐ紫):通“恣”,任何;一说,訾,衡量。两说均通。④轶(yì艺):车辙。⑤卒:通“猝”,突然,此指突然变故。
[译文]
孟尝君闲坐,对三位年长的人说:“希望听听各位长者的建议,看看有什么办法补救我的过失。”其中一个人说:“天下不管哪个诸侯,如果有谁敢冒犯您,我请求用我的血溅洒在他的衣襟上。”田瞀说:“只要车辆能抵达的地方,请让我替您去扬长避短。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或是万辆兵车的相国,他们都想拥有您的帮助,迫不及待地想要重用您。”胜说:“我希望用您府库的财物,收罗天下的士人,能够帮您排忧解难,应付突发事故,就如同魏文侯有田子方和段于木一样。这就是我能为您所采取的办法了。”
孟尝君舍人
[原文]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或以问孟尝君曰:“为君舍人而内与夫人相爱,亦甚不义矣,君其杀之。”君曰:“睹貌而相悦者,人之情也,其错之勿言也。”居期年①,君召爱夫人者而谓之曰:“子与文游久矣,大官未可得,小官公又弗欲。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于卫甚重。
齐、卫之交恶,卫君甚欲约天下之兵以攻齐。是人谓卫君曰:“孟尝君不知臣不肖,以臣欺君。且臣闻齐、卫先君,刑马压羊③,盟曰:‘齐、卫后世无相攻伐,有相攻伐者,令其命如此。’今君约天下之兵以攻齐,是足下倍先君盟约而欺孟尝君也。愿君勿以齐为心。君听臣则可;不听臣,若臣不肖也,臣辄以颈血湔④足下衿。”卫君乃止。
齐人闻之曰:“孟尝君可谓善为事矣,转祸为功。”
[注释]
①居期年:期,一周年。即过了一年,第二年。③刑马压羊:杀马宰羊。压,也是杀的意思。④湔:通“溅”。溅洒。
[译文]
在孟尝君的门客当中,有个人与孟尝君的夫人私通。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说:“作为您的门客做出这样的事,这个人太不仗义了,您何不杀了他。”孟尝君说:“看到美好的容貌而心生爱慕之心,这是人之常情,你就不要再说这个事了。”
过了一年,孟尝君召来那个与他夫人的私通的门客,对他说:“你在我这里时间也不短了,一直没能为你安排一个高的官职,小的官职你又不屑一顾。现在卫君和我是老交情了,我愿意给你准备车马和盘缠,你乘车带上盘缠去投到卫君吧。”这个门客去了卫国以后,卫君很器重他。
后来齐国和卫国的关系紧张,卫君很想联合天下诸侯去攻打齐国。孟尝君的那个门客对卫君说:“孟尝君不知道我无能,把我举荐给您,这让大王您受到了蒙骗。我曾听闻齐国和卫国两国的先王的事情,他们曾经杀马宰羊,立下盟誓说:‘齐国与卫国的后世子孙彼此之间不能相互攻击,如若违背誓言出兵交战,就让他们的命运像这些马、羊一样遭受杀戮。’。现在大王您联合天下诸侯准备讨伐齐国,这是大王您违背了齐、卫两国先君的歃血之盟,欺骗了孟尝君。愿大王您不放弃攻打齐国之心。您如果采纳我的劝告那就罢了,如不这样做,像我这样无能的人,就会不惜割破脖子也要把血溅到您的衣襟上。”于是卫君打消了攻打齐国的念头。
齐国人听说这事后,赞叹说:“孟尝君可谓称得上善于办事的人,因此能够转危为安。”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原文]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①:“猿狝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②,一军不能当③;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④,与农夫居垄亩之中⑤,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注释]
①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善于出谋划策,排难解纷,终身不肯出来做官。②曹沫:一作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人,曾在一次盟会上逼齐桓公归还齐国所侵占的鲁国土地。③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④铫(yáo)耨(nòu):古代除草的两种农具。⑤垄(lǒng)亩:田亩。
[译文]
孟尝君瞧不起自己门下的一个门客,于是打算赶他走。鲁仲连对孟尝君说:“猿猴如果离开树木居住在水上,那么它们还不如鱼鳖灵敏;经历险阻攀登危岩,那么千里马比不上狐狸。曹沫高举三尺长长剑劫持齐桓公,万夫难挡;假如曹沫放下三尺长剑,让他拿起锄草用具与农夫在田里干活,那么他连一个农夫都赶不上。由此可见,万事万物如果舍弃他的所长所长,改用他的所短,那么就是圣明的尧也有做不到的事。现在让人干他不会干的事,干不好就认为他没有能力;教人做他做不了的事,做不来就认为他笨拙。如果认为他笨拙的就斥退他,不才的就抛弃他。假使人人驱逐不能相处的人,别人就不愿意与他相处,将来被驱逐的人必然前来报仇,难道不是为世人立了一个戒条吗!”孟尝君说:“好。”于是就没有驱逐那个门客了。
孟尝君出行国,至楚
[原文]
盂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床①。郢之登徒直使送之②,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③:“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④,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
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
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⑤,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⑥,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⑦之宝剑一。”孟尝君曰:“何谓也?”公孙戍曰:“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曰:“善。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⑧,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注释]
①孟尝君出行国:孟尝君出外巡行各国。②登徒:复姓,名佚。③公孙戍:复姓公孙,名戍。④直:同“值”,价值。⑤闺:宫中的小门。⑥足之高,志之扬:脚抬得很高,志气很飞扬,形容心情很高兴。⑦重:再加上。⑧扬文之名,止文之过:宣扬我的美名,制止纠正我的错误。
[译文]
孟尝君出外巡游各国,到达楚国时,楚国献给他一张象牙床。郢都有一个姓登徒的正赶上当值,被派遣去给孟尝君送床,可是他不想去。于是找到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戍说:“我是郢都的登徒,正赶上被派遣送象牙床。可是象牙床价值千金,即使损坏一点儿,我就是卖了妻子儿女也赔不起。您如果能让我免去这个差事,我祖先留下一口宝剑,我愿意献给您作为回报。”公孙戍说:“好。”
于是公孙戍前去见孟尝君,说:“您准备接受楚人馈送的象牙床吗?”孟尝君点头称是。公孙戍劝他不要接受。孟尝君问他其中的缘故。公孙戍说:“小国之所以以相印授公,只是因为听说您在齐地有怜恤孤贫的美德,有存亡继绝的美名。小国大王都是英雄豪杰的人士,这实在是仰慕您的仁义廉洁。现在您在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这样的重礼,巡行到了其他小国,他们又拿什么样的礼物馈赠于您呢?所以我希望您不能接受。”孟尝君很爽快的答应了。
公孙戍匆匆忙忙的走了。他还没有走出中门,孟尝君又派人把他叫了回来,问他道:“您教我不要接受象牙床之礼,这个建议很好。可是您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公孙戍回答说:“我有三件大喜事,再加上可以得到一把宝剑。”孟尝君说:“此话怎讲呢?”公孙戍说:“您门下的食客有一百多人,却都没有人敢前来规劝您,只有我前来劝您,这是我的第一件喜事;我规劝了您,您又采纳了我的规劝,这是我的第二件喜事;我规劝您,并且让您不至于犯错,这是我的第三件喜事。楚王赠送给您象牙床,可楚都的登徒小吏不愿意接这个差事,他答应送我一把家传的宝剑作为酬谢。”孟尝君说:“这很好呀,您接受了吗?”公孙戍说:“我不敢擅自接收呀。”孟尝君说:“赶快收下。”于是便命人写出布告,在门扇上张贴出来说:“凡是传扬我的美名、纠正制止我的错误,即使在外私自获得宝物,都赶紧过来给我提意见!”
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
[原文]
淳于髡一日而见①七人于宣王。王曰:“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淳于髡曰:“不然。夫鸟同翼者丽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今求柴胡桔梗②于沮泽③,则累世不得一焉。及之睾黍梁父④之阴,则隙车⑤而载耳。夫物各有畴⑥,今髡贤者之畴也,王求士于髡,譬若挹⑦水于河而取火于燧⑧也。髡将复见之,岂特⑨七士也。”
[注释]
①见:音现(xiàn),使……见。②柴胡,桔梗:都是中药名,生在山上。③沮泽:低湿的地方。④及之睾黍、梁父:睾黍、梁父都是山名。⑤隙车:敞开车。⑥畴:类。⑦挹:掏。⑧燧:古代取火的工具,有金燧,木燧二种。⑨岂特:难道只是。
[译文]
淳于髡一天之内就向齐宣王引荐了七个人。齐王对浡于髡说:“你过来,我听说,千里之间若得一位贤士,那贤士就好比并肩而立;百代之中若出一位圣人,那就像接踵而至了。现在你一天就引荐七位士人,这贤士不也是太多了吗?”淳于髡说:“不对。那翅膀相同的鸟类聚居在一起,足爪相类的野兽在一起行走。现在如果到低湿的地方去采集柴胡和桔梗,那么世世代代采下去也不会得到一两。到睾黍山和梁父山的北边去采集,那么空车也会满载。世上万物各有分类,现在我淳于髡属于贤人之类。大王向我寻求贤士,就譬如到黄河里去取水,用木钻取火。如果再让我引荐贤士给大王,哪里只是七人呢。”
国予曰秦破马服君之师
[原文]
国子曰①:“秦破马服君之师②,围邯郸。齐、魏亦佐秦伐邯郸,齐取淄鼠,魏取伊是③。公子无忌为天下循便计,杀晋鄙④,率魏兵以救邯郸之围,使秦弗有而失天下。是齐入于魏而救邯郸之功也。安邑者,魏之柱国也⑤;晋阳者,赵之柱国也;鄢郢者,楚之柱国也。故三国与秦壤界,秦伐魏取安邑,伐赵取晋阳,伐楚取鄢郢矣。福⑥三国之君,兼二周之地,举韩氏取其地,且天下之半。今又劫赵、魏,疏中国⑦,封卫之东野,兼魏之河南,绝赵之东阳,则赵、魏亦危矣。赵、魏危,则非齐之利也。韩、魏、赵、楚之志,恐秦兼天下而臣其君,故专兵一志以逆秦⑧。三国之与秦壤界而患急⑨,齐不与秦壤界而患缓。是以天下之势,不得不事齐也。故秦得齐,则权重于中国;赵、魏、楚得齐,则足以敌秦。故秦、赵、魏得齐者重,失齐者轻。齐有此势,不能以重于天下者何也?其用者过也。”
[注释]
①国子:齐国大夫。②马服君:即赵括。其父赵奢为赵国大将,战功卓著,赵王赐号马服,因此以为氏。③淄鼠:赵国地名,今地不详。伊是:赵国邑名,在今山西安泽县西南。④公子无忌:即信陵君。循便计:即行便宜之计,犹言设下妙计。晋鄙:魏国大将。⑤柱国:都城。⑥福:通“偪”,逼迫。⑦疏中国:疏远中原各国的邦交。⑧逆:抗拒,抵御。⑨患:祸患。
[译文]
齐大夫国子说:“秦队击破马服君赵括的军队,接着又围团邯郸。齐、魏两国也帮助秦国攻打邯郸,齐国夺取赵邑淄鼠,魏国攻取赵邑伊是。魏公子无忌为了救赵国暗暗使用了一条妙计,擒死魏将晋鄙,率领魏军去解救邯郸之困,让秦国不但没能取得胜利,而且失去天下民心。这就是由于齐兵侵入魏国而造就无忌救邯郸的大功。安邑是魏国的都城,晋阳是赵国的都城,鄢地和郢都是楚国的都城。三国原本都和秦国毗邻,假若秦国攻打魏国,肯定打算夺取安邑,假若讨伐赵国,肯定打算夺取晋阳,假若讨伐楚国就要夺取鄢、郢二都。然后逐渐消灭三国的兵马,兼并东、西周的土地。最后攻下韩国,吞并它的土地,秦国就将吞并半个天下了。现在秦国又强取赵、魏,分裂中原,宰割卫国的东野,吞食魏国的河南,阻断赵国的东阳,赵、魏已经危在旦夕了。一旦赵、魏处于危境,决非齐国的利益所在。韩、魏、赵、楚恐怕秦国吞并天下,使他们的大王沦落为臣子,所以尽心尽力对到战事,抵御强大的秦国。魏、赵、楚三国与秦国接壤,所以内心更加忧虑,齐国没有与秦国接壤所以没有多少忧虑。因此,根据天下的形势看来,其他诸侯国不得不仰仗齐国的势力。从这点看来,如果秦国得到齐国的支持,那么秦国将称霸中原;如果赵、魏、楚三国得齐国的支持,就可以与秦国相抗横。所以秦、赵、魏三国谁得到齐国的支持,谁就势力大增,谁失掉齐国的支持谁的势力就将减弱。既然齐国占据大好优势,却不能在天下被人重视,那是什么缘故呢?我们的谋略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