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珉相齐
[原文]
韩珉相齐①,令吏逐公畴竖②,大怒于周之留成阳君③。谓韩珉曰:“公以二人者为贤人也,所入之国,因用之乎?则不如其处小国④。何也?成阳君为秦去韩,公畴竖,楚王善之。今公因逐之,二人者必入秦、楚,必为公患。且明公之不善于天下。天下之不善公者,与欲有求于齐者,且收之,以临齐而市公。”
[注释]
①韩珉相齐:据《赵策四》:“秦王纳韩珉于齐”,此章为赧王二十七年事。②公畴竖:姓公畴,名竖,一名作坚。韩人。③成阳君:韩臣。④小国:指周室,战国时周名为天子之朝,实则如一小国。
[译文]
韩珉在齐国做相国的时候,要派官吏驱逐公畴竖,并且憎恨成阳君滞留在周地。有人对韩珉说:“连您都认为这两个人是贤人,无论到了哪个国家,难道会不被重用吗?我看还不如让成阳君住在周地。为什么呢?因为成阳君为秦国才离开韩国,公畴竖又和楚王很友善。现在如果您为此想驱逐他们,这两个人一定会到秦楚去,将来必然成为您心腹之患。再说这也让别人觉得您和天下强国态度不友好。天下那些和您不友好的诸侯,和那些想对齐国有所求的人,将收留他们,如果兵临齐国,齐王就会叛卖您。”
或谓山阳君
[原文]
或谓山阳君①曰:“秦封君以山阳,齐封君以莒。齐、秦非重韩则贤君之行也。今楚攻齐取莒②,上及不交齐,次弗纳于君,是棘③齐、秦之威而轻韩也。”山阳君因使之楚。
[注释]
①山阳君:韩臣。阳君当在赧王四十二年。②莒:在今山东吕县。③棘:通急。
[译文]
有人对山阳君说:“秦国把山阳封赐给您,齐国把莒地封赐给您。齐、秦如果不是因为看重韩国,那就是因为推崇您的品行。现在楚国攻打齐国夺取莒地,往上说再不能和齐国结交,往下说莒地再不能接纳您,楚国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行动是因为齐秦的威胁,也表明对韩国的轻视。”山阳君于是派他到楚国去。
赵魏攻华阳
[原文]
赵魏攻华阳①,韩谒急于秦②。冠盖相望③,秦不救韩。相国谓田苓曰④:“事急,愿公虽疾为一宿之行。”田苓见穰侯,穰侯曰:“韩急乎?何故使公来?”田苓对曰:“未急也。”穰侯怒曰:“是何以为公之主使乎⑤?冠盖相望,告弊邑甚急。公曰未急,何也?”田苓曰:“彼韩急则将变矣。”穰侯曰:“公无见王矣,臣请令发兵救韩。”八日中,大败赵魏于华阳之下。
[注释]
①赵魏攻华阳:此章系周赧王四十二年事。②谒急:告急。③冠盖相望:冠,使者的帽子。盖,使者所乘车之上盖,即车伞。句意谓告急的使臣络绎不绝。④田苓:韩国人。⑤公:代指国家。
[译文]
赵、魏联合攻打华阳,韩国向秦国告急。使者往来不绝,秦国竟然没有派兵相助。韩相国对田苓说:“事情很危急了,时间紧迫,希望您辛苦一天,到秦国跑一趟。”田苓拜见秦穰侯,穰侯说:“韩国现在很危急吗?为什么派您来?”田苓回答说:“不危急。”穰侯生气地说:“那么您为什么来当韩国的使臣呢?韩国的使者接连不断,诉说你们情势危急。可是您却说不急,这是什么原因呢?”田苓说:“韩国如果真的危急就将背叛秦国了。”穰侯说:“您不用见我们大王了,请让我立即派兵救援韩国。”八天之内,秦军在华阳城下彻底打败了赵魏联军。
秦招楚而伐齐
[原文]
秦招楚而伐齐①,冷向谓陈轸曰:“秦王必外向②。楚之齐者知西不合于秦,必且务以楚合于齐。齐楚合,燕、赵不敢不听。齐以四国敌秦,是齐不穷也③。”向曰:“秦王诚必欲伐齐乎?不如先收于楚之齐者,楚之齐者先务以楚合于齐,则楚必即秦矣。以强秦而有晋、楚④,则燕赵不敢不听,是齐孤矣。向请为公说秦王。”
[注释]
①秦招楚:此章为周赧王二年事,疑为张仪劝楚绝齐时的事。②外向:弃盟国。③不穷:不屈从。④晋:衍文。
[译文]
秦国挟持楚国来讨伐齐国,冷向对陈轸说:“将来秦王一定会联合其它国家,抛弃楚国。那些亲善齐国的楚国人知道不可能和西边的秦国联合起来,肯定将竭尽所能去促使楚国和齐国联合。只要齐楚联合,燕赵不敢不听命令。齐国联合四国的力量抵抗秦国,这样齐国就不会屈从了。”冷向又说:“秦王真的一定会讨伐齐国吗?那不如先收服亲齐的楚人,这样亲齐的楚人虽然原先竭力让楚国同齐国联合,只要他们改变主意,楚国必定站到秦国这边来了。强大的秦国再加上楚国的支持,燕赵二国就不敢不听从命令,这样齐国就孤立了。请允许我去替您游说秦王。”
韩氏逐向晋于周
[原文]
韩氏逐向晋于周①。周成恢②为之谓魏王曰:“周必宽③而反之,王何不为之先言,是王有向晋于周也。”魏王曰:“诺。”成恢因为谓韩王曰:“逐向晋者韩也,而还之者魏也,岂如道韩反之哉!是魏有向晋于周,而韩王失之者。”韩王曰:“善。”亦因请复之。
[注释]
①逐向晋于周:驱逐向晋回周国。②周成恢:成恢,周人。“周”下脱“使”字。③宽:宽宥。
[译文]
韩国驱逐向晋去周国,成恢替向晋对魏王说:“周国一定会宽恕向晋,并把他送回韩国。大王为什么不赶在周国之前提出把向晋送回韩国呢?这样,大王一句好话就能得到向晋这样的心腹在周国为己所用。”魏王说:“好。”成恢又为此事对韩王说:“是韩国驱逐了向晋,而想使向晋返回来的是魏国,这样做还不如由韩国提出把向晋招回呢?否则,魏国能让向晋在周国为它效力,而韩国却坐失良机。”韩王说:“对啊。”于是就恢复向晋在韩国的地位。
张登请费绁
[原文]
张登①请②费绁③曰:“请令公子年④谓韩王曰:‘费绁,西周雠之,东周宝之。此其家万金,王何不召之,以为三川守。是绁以三川与西周戒⑤也,必尽其家以事王。西周恶之,必效先王之器以止王。’韩王必为之。西周闻之,必解子之恶,以止子之事。”
[注释]
①张登:中山人。②请:应作谓。⑧费绁:姓费,绁(xiè),韩人。④公子年:韩公子名年,一作牟。⑤是绁以三川与西周戒:意谓三川近西周,西周既然仇恨费绁,费绁必然常有戒备之心。
[译文]
张登对费绁说:“请让公子年去对韩王说:‘费绁,西周仇恨他,东周尊重他。然而他家有万金之富,大王何不召见他,并让他做三川郡守。这样费绁就会严守三川,警戒西周,也必定把他的家产全部事奉大王。西周听到后会厌恨这事,为制止大王的任用也必定会献出先王的宝器。’我认为韩王肯定会这样干。再说西周只要听到任命的消息,必定解除对您的处罚,以此阻止您的行动。”
安邑之御史死
[原文]
安邑之御史死,其次恐不得也①。输人为之谓安邑令曰②:“公孙綦为人请御史于王,王曰:‘彼固有次乎,吾难败其法。’”因遽置之。
[注释]
①次:此指副职。②输人:输里人。输,里名。
[译文]
安邑的御史死了,他的副手非常担心自己不能被提拔。输里人便替他对安邑令说:“公孙綦让人向大王请求做御史,大王说:‘那里本来就有副职,我不能破坏他们的规定。’”于是副手很快被提升为御史。
魏王为九里之盟
[原文]
魏王为九里之盟①,且复天子。房喜谓韩王曰②;“勿听之也,大国恶有天子,而小国利之。王与大国弗听,魏安能与小国立之?”
[注释]
①九里之盟:指公元前344年魏惠王与诸侯在逢泽的一次会盟。九里属成周之地,会盟之后魏惠王率诸侯朝周,所以逢泽之会又称为九里之盟。②房喜:人名,韩国大臣。韩王:指韩昭侯。
[译文]
魏王主持诸侯在逢泽会盟,想要重新恢复天子的权威。房喜对韩王说:“不要听他们的,强大的国家厌恶天子的存在,而弱小的国家才认为天子的存在对自己有利。大王和其他大国不听从他们,魏国又怎么可能与一些小国重新恢复天子的权威。”
建信君轻韩熙
[原文]
建信君轻韩熙①,赵敖为谓建信侯曰②:“国形有之而存,无之而亡者,魏也③。不可无而从者,韩也。今君之轻韩熙者,交善楚、魏也。秦见君之交反善于楚、魏也,其收韩必重矣。从则韩轻④,横则韩重⑤,则无从轻矣。秦出兵于三川,则南围鄢,蔡、邵之道不通矣。魏急,其救赵必缓矣。秦举兵破邯郸,赵必亡矣。故君收韩,可以无亹⑥。”
[注释]
①韩熙:韩臣。②赵敖:赵国人。建信侯:“侯”应作“君”。③魏:赵、魏、韩相邻。④从则韩轻:意思说韩国弱小,合纵不会受到重视。⑤横则韩重:意思说秦韩相邻,连横必然会受重视。⑥亹:通“衅”,漏洞。
[译文]
建信君看不起韩熙,赵敖替韩熙对建信君说:“赵国的形势是,如果有魏国的支持就能生存,一旦没有了魏国的支持就会灭亡。如果想组织合纵联盟就不能没有韩国。现在您看不起韩熙,是为了和楚、魏结成联盟。秦国发现您反而和楚、魏两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必定会抓紧争取韩国。韩国合纵就会受到轻视,连横就会被秦国看重,那么韩国自然不会选择被轻视的做法。如果秦国出兵三川,就会向南围攻魏国的鄢陵,通往上蔡和召陵的道路就被切断了。魏国局势告急,那就必然延缓救援赵国。秦国发兵攻破邯郸,赵国必然灭亡。所以说您如果能争取到韩国支持,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了。”
段产谓新城君
[原文]
段产谓新城君曰①:“夫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已。今臣处郎中②,能无议君于王,而不能令人毋议臣于君,愿君察之也。”
[注释]
①段产:秦国人。新城君:即芈。②郎中:侍从国君的近臣。
[译文]
段产对新城君说:“夜里行走的人能够不做奸邪的事情,却不能让狗不冲自己狂叫。现在我处在郎中的地位,能够做到不在大王面前非议您,却不能让别人在您面前不诽谤我。希望您能明察。”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
[原文]
段干越人①谓新城君曰:“王良②之弟子驾,云取千里马,遇造父③之弟子。造父之弟子曰:‘马不千里。’王良弟子曰:‘马,千里之马也;服④,千里之服也。而不能取千里,何也?’曰:‘子纆⑤牵长。故纆牵于事,万分之一也,而难千里之行。’今臣虽不肖,于秦亦万分之一也,而相国见臣,不释塞者,是纆牵长也。”
[注释]
①段干越人:段干,本为地名,此人以此地名为姓,名越人。②王良:人名,为赵简子驾车的人。③造父:人名,为周穆王驾车的人。④服:古时候的一辆车有四匹马,旁边的两匹马称为骖,中间的两匹马称为服。⑤纆:驾驭马时所用的缰绳。
[译文]
段干越人对新城君说:“王良的弟子驾车,说能日行千里,遇到了造父的弟子。造父的弟子说:‘马不可日行千里。’王良的弟子说:‘我驾车用的骖马和服马都是千里马,却跑不了千里,为什么?’造父弟子说:‘你的缰绳放得太长,缰绳,这对驾驶马匹所需的全部用具来说,也有万分之一的影响,可是能妨碍千里之行。’现在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对于秦国也有万分之一的影响,而相国您看到我,却不打开阻塞的门路,这正如‘缰绳放的太长了,难以日行千里’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