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意动

为着戴名世一案,胤禛连日来扰极了精神,待写好奏片,太和斋中已是透入晚色了。打座上起身,胤禛舒展了一下胳膊,又从苏培盛手里接过热茶润了一口,随意搭了件外袍,便穿过书斋后头的长房延楼,往东佛堂而去。才进殿门,就听得暖阁里传出文觉诵读之声:“薄暮,围炉促膝,煨芋魁,说无上妙偈,剪灯阅剑侠列仙诸传,叹剑术之无传……”

“好一篇《花间日课》,大和尚打哪里得来的陈扶摇(陈淏子字)佳作?”胤禛抬脚一进暖阁,便出言笑问道。文觉和尚本自偏坐在临窗炕上,抱本浅读,抬头见是胤禛,便搁下手中卷帙,转下炕来,冲他打了个佛礼,笑道,“任是好东西都瞒不得王爷,西湖花隐翁的《花镜》六卷,本朝二十七年善成堂刻本。不过话得说前头,和尚这里可只有一部,王爷可不作兴替什么人讨要的。”

闻言,胤禛‘噗’地一笑,“此间哪来俗世爵命,大和尚着相了,万物皆有缘法,朝阳居士(胤祥法号)当作长叹矣。”他一面止了文觉的礼,吩咐苏培盛去置备些瓜果清茶,又盘膝坐了炕上,一面指了外间上下天光,笑答,“我哪知这般不巧撞上了,赶着这时分,可不正是来听大和尚说‘无上妙偈’的?”文觉只一笑,随之盘膝落座,“数日不见居士前来参禅,前番和尚所提圆通之义,可还未参尽呢,今日可有新证否?”

胤禛摇摇头,只无奈道,“整日只耽于俗务。”取下腕上檀珠手串逐一掐着,默想一阵,才缓缓道,“世尊问,以何等观如来?维摩诘言,‘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大和尚却说,‘不可以智知,亦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亦可以识识。’此言何解?”

“维摩诘所讲,乃是世间法智慧,不足以达如来真境界,是故世间众生,不可以本觉智感识佛法。和尚不以此为谬,却以为偏颇:凡智慧者,必先以智知如来,而后乃证不可智知之法。倘智也不知,识也不知,世人何以证如来?既证如来,便知佛法二字,不是惟佛有此法,众生无此法,而是人皆能悟,只佛者见闻知解,觉义于迷中,觉即成法。”

胤禛听罢,静默中若有所思。半晌,方沉然一问,道:“人皆有佛性,然却多沦于心迷之处,未必皆能有所悟,有能觉。滔滔法海,上上真机,隔阂丝毫,暌违万里,此间何异天壤?”不知想及什么,胤禛面上微现出几分困惑苦涩,兀自提壶点满一杯,移至文觉面前,“同是参法,却非见闻觉识所可通,尘刹之隔,佛家清净界,少了几多权利追逐……”

文觉恬静一笑,淡淡道:“设有二问。如何是有一人尽力入不得?”胤禛略一转念,脱口而出:“鸢飞戾天。”“如何是有一人尽力出不得?”文觉再问。“鱼跃于渊。”想了一发,胤禛面上苦涩又现,方才答了“二人相去多少?”文觉手中捻着佛珠稍顿,望着胤禛。胤禛思索了良久,方犹豫之间道:“……,上下察也?”文觉心知,胤禛那上下两解,前指皇位,后指天家,设若这位王爷真的心无所念,又岂会落于这般辗转迷局之中?文觉一笑,只颔首道,“居士设以此二者比之己身,岂非又是天地悬隔,毫厘无差么?居士既困身尘世,欲参佛法,当先参世间法。”

胤禛手中的茶水渐冷,品着丝丝的苦味,便从喉间氲散开来,“红尘流转,苦痛挣扎,纵然说是如此,尘尘如是,要参破人我名相、顿然成觉,何其艰难呵?”“参世间法,先求本心,心不可求,法将安寄?和尚试为王爷分说一二。昔时六祖慧能尝曰,‘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和尚以为,僧者劝善一域即种福田,王者治平万里亦种福田。一念既定,尘刹两般,便无差别;坎坷千转,皆是觉法。本无名相,亦有名相;本无言说,亦有言说;本无差别,亦有差别;因有名相,知无名相。因可识识,知不可识识;因可智知,知不可智知。”

文觉缓缓说来,字字直入胤禛心扉,虽参的是佛法,却将天家之事无不道尽。他是见微知著的人,自然知道文觉言下所指是什么,他更知道本来波澜不兴的自己,如今在时局下心思也起了怎样的意动。他从来所虑,都是一念错,便致万劫不复。一个皇阿哥的身份,数十年来,便教他与一众兄弟们都打心底滋生出一腔的权志怀抱,纵面上不显,可扪心而问,若说没有‘为天下苍生广种福田’的那般企念,恐就连他自己也是不信的。然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自己也是一阵心惊,自幼得皇父亲养,便被推在了风口浪尖上,后来借着学佛敛了心性,方才不那么瞩目,兄弟之间也渐渐和睦。人有惰性,小富即安,有些事似乎看得便淡了,加上这几年见多了父子兄弟相争,骨肉挞伐,他心中又怎不凛然生畏?在皇父兄弟面前,又怎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此刻沉默着,心中就如文觉先时所想是一般,无所念,便无所求,又何来所惑,就更无那辗转挣扎了。

再联着想起近些时候的朝局变故,胤禛本能地觉出异样来:一个戴名世案,可轻可重,如今刑部被赵申乔拉扯着,深挖广倔地要往谋逆案上靠,他多少能瞧出皇父的意思来,显是要借这此案弹压文场,震慑江南士子。可是,照此推断,前些时日借着一个小小的流民陈四案,皇父重办了齐世武等一干子部院重臣并督抚封疆,又是震慑给谁看的呢?是为太子?抑或还是为了十三开府相约道贺的事儿……言之渐深,全然有悖来意,参禅参到这个份儿上,胤禛多少有些始料不及,更没有了起初来寻文觉辩讲的兴头,兀自枯坐着,神思远遐,待到耳畔柏林寺的钟声传来,胤禛方若有所悟的一点头,“哦,大和尚所说,教我想的远了。”

第247章 浑水(二十八)第327章 万寿(四)第364章 风云渐起(十)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305章 南山遗恨(四)第44章 麻烦(四)第119章 波澜横生(二)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218章 惊变(十四)12 郊迎二第176章 南巡(七)第53章 初识愁滋味(七)第76章 从军(七)第375章 风云渐起(二十一)第159章 河务(二)第250章 议储(三)第355章 风云渐起(一)第94章 又生风波(二)第194章 风雷涌动(一)1 诞生第164章 国事家事(二)第130章 暗潮汹涌(七)第76章 从军(七)第28章 伤逝(二)第139章 二征葛尔丹(六)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86章 问鼎(十)第230章 浑水(十一)第391章 问鼎(十五)第391章 问鼎(十五)第182章 科举弊案(四)第355章 风云渐起(一)第85章 首战葛尔丹(一)第45章 麻烦(五)第300章 多事之秋(十二)第245章 浑水(二十六)第303章 南山遗恨(二)第133章 管中窥豹(二)第24章 兄弟(二)第33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一)第375章 风云渐起(二十一)第376章 风云渐起(二十二)第303章 南山遗恨(二)第267章 尘埃落定(十)第222章 浑水(三)第65章 何去何从(六)第201章 风雷涌动(八)第328章 万寿(五)第74章 从军(五)第374章 风云渐起(二十)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109章 嫌隙(四)第296章 多事之秋(八)11 郊迎一第159章 河务(二)第143章 二征葛尔丹(十)第279章 督抚之争(五)第168章 封爵(一)第301章 意动第176章 南巡(七)第282章 督抚之争(八)第160章 河务(三)第341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33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一)第73章 从军(四)第218章 惊变(十四)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321章 一波又起(七)第388章 问鼎(十二)第120章 波澜横生(三)第199章 风雷涌动(六)第53章 初识愁滋味(七)第209章 惊变(五)第248章 议储(一)第301章 意动第209章 惊变(五)7 成长第361章 风云渐起(七)第175章 南巡(六)第47章 初识愁滋味(一)第122章 波澜横生(五)第77章 从军(八)第107章 嫌隙(二)第235章 浑水(十六)第63章 何去何从(四)第234章 浑水(十五)第85章 首战葛尔丹(一)第73章 从军(四)第223章 浑水(四)第38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八)第301章 意动第23章 兄弟(一)第223章 浑水(四)第71章 从军(二)第111章 嫌隙(六)第60章 何去何从(一)第72章 从军(三)第119章 波澜横生(二)第204章 风雷涌动(十一)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