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亿年寒武纪化石库出土 53%是全新物种!
湖北宜昌长阳地区日前发现距今5.18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命名为「清江生物群」 。科学家也在其中发现不少无脊椎动物,例如海葵、水母、海绵等,但最令人惊奇的是,其中有53%的化石属于从未有过记录的全新物种。研究团队表示,这个遗址被保存得极为良好,具有难以估量的研究潜力。
据《化石网》报导,权威杂志《科学》(Science)22日发表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张兴亮、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华南早寒武世布尔吉斯页岩型(伯吉斯页岩)化石库——清江生物群》,在国际上首次公布了该团队在湖北宜昌长阳地区发现了距今5.18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命名为「清江生物群」 。这是进化古生物学界又一突破性发现。
此次发现的清江生物群,在4351件化石标本中,已分类鉴定出109个属,其中53%为未知属种。生物统计学「稀疏度曲线」 分析显示,清江生物群的物种多样性将有望超过全球已知所有寒武纪软躯体化石库。
傅东静介绍说,「清江生物群的特色和优势体现在新属种比例最高、后生动物相对多样性最大、软躯体生物类群最多、化石形态保真度最优、原生有机质的埋藏保存最好等五个方面,具有难以估量的研究潜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舒德干教授说,本次发现的清江生物群与澄江生物群一样,都处于寒武纪动物门类爆发式起源演化的极盛时期,代表了同一时期不同古地理环境下全新的生物群落,两者的科学研究价值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清江生物群复原图 。(图/化石网)
报导称,寒武纪大爆发被列为六大自然科学难题,而要破解其中的奥秘,除了基于理论的科学猜想,更需要发现恰当的科学观察窗口——化石库,以找到可靠的化石实证。
对古生物学者而言,最完美的、可解密寒武纪大爆发与动物门类起源的研究对象,莫过于伯吉斯页岩化石库。相较于常见的类似保存着脊椎动物骨骼的硬体化石库,伯吉斯页岩化石库不仅可以保存动物骨骼以外的组织、器官等软体形态,更可以保存诸如水母、海葵等软躯体生物。
该类型的化石库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寒武纪生物群原本的、完整的组合面貌,为探寻寒武纪大爆发的演化模式和强度以及搆建动物生命树的基本结搆提供绝佳的化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