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陆车 国产车自制率增至35%
经济部新制涵盖陆资与国际品牌合资者、陆资并购之国际品牌者、国际品牌在大陆厂生产者及大陆品牌者均纳入,导入车厂须配合并承诺自制率逐年提高,上市第1年15%,上市第2年25%,上市第3年35%;在新制上路前已上市车款和即将上市车款,也会要求在地化供应链合作价值比率。
根据现行规定,因整车及车辆底盘禁止自大陆地区进口,所以在台湾是看不到奇瑞、吉利及比亚迪等大陆品牌汽车,但此政策更扩及至与「大陆」沾上边的,包括股权被陆资收购的瑞典品牌VOLVO、英国品牌MG,直接冲击包括9月最快上市的上汽大通,甚至是年底预计来台的奇瑞Omoda、Jaecoo两个副品牌。
车辆公会表示,两岸有其经济贸易特殊关系,有限制自大陆整车进口的缘由,这点公会也表示支持,但国内市场规模不大,同时已是非常成熟且竞争激烈的市场,各界或许期待汽车自制率提高,但提升国产化率需要时间及市场规模支撑,仍建议初期不宜过高。
车辆公会点出,国产化对整车及零组件业者均甚具挑战性,也需要政府协助零组件业者提升竞争力,但现行政策补助除电动巴士及具体要求10项国产化,政府对于其他各型式小汽车尚无补助,等于得靠业者自己来。
车厂主管表示,交通部订出第3年后自制率需达35%要求,「不是做不到,但恐怕是两面都不讨好的一条路」,主要是台湾汽车市场规模有限,一味提高自制率,将造成制造成本显著上升,至少1成跑不掉,「一台车若因自制率要求贵了快10万元,卖得掉吗?」
经济部强调,为使台湾车厂与零组件保有竞争力,并因应国际局势变化,并使业者可以兼顾营业生计以及员工就业,已协调财政部、交通部与环境部研拟国产车新制,业者若拟导入相关车款,需先向产发署提出在地化供应链合作价值比率(自制率)承诺书并取得产发署同意文件后始得申请,并于8月1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