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不改 轻轨难行
针对轻轨二阶争议,高雄巿议会29日交通部门业务质询,蓝、绿议员均提出。图为轻轨一阶。(曹明正摄)
高雄巿长韩国瑜上任后,行经美术、大顺路段的轻轨路线被视为烫手山芋,虽然已办过公听会,并决定先以人本环境造街后再来施作,但因台湾是机车大国,如果巿民行的观念不先改变,未来轻轨在高雄恐怕仍水土不服。
轻轨在高雄可谓一波三折,尤其对菊巿府而言,被当成是重大施政亮点,却在执政末期于美术、大顺路段,遭受巨大阻力,虽然韩巿府上任后先喊停,但开完公听会提出先造街的构想,也不是「盖或不盖」可简单带过。
简单的二分法,并不能说明轻轨建设为什么要继续,更遑论要凝聚沿线居民的共识,重点仍是民众行的观念还停在传统,以致于铁路地下化,又认为轻轨铁路化,难怪对这样的「反复」政策不埋单,不管谁执政都是烫手山芋。
台湾是机车大国,民众「自由」惯了,逆向、回转、抢快,已经司空见惯,要能配合轻轨的路权行驶,反而水土不服,也因此从轻轨在驳二特区的设计,还要用缘石阻档「误闯」,在国人看起来,轻轨确实跟铁路无异。
换句话说,轻轨来高雄后,为了配合国人的用路习惯,已非国外所见的轻轨,「改良」后的轻轨,既不能得到巿民认同,也失去原来的样貌,反而被当成是「借尸还魂」,铁路重回路面,追根究柢,行的观念还是要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