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企业让「自由经济示范区」更难行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风光展开而国内研议多时的「自由经济示范区」实际进度缓慢,先机已失让马政府颜面无光,马总统甚至下了最后通谍。
政府推动「自由经济示范区」迟迟未能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除了政府内部对租税、劳工薪资、土地取得、专业人士资格限制等议题仍有异见需整合外,农业界对于列入第一阶段四项优先示范产业中的农业加值(其他为智慧运筹、国际医疗及产业合作),拟无限制免税开放国外农产品原料进口加工再出口,对国内农产品外销造成冲击以及加工产品品质安全难以确保等后遗症仍然有相当大的疑虑;特别是此次大食品企业的黑心程度让民众匪夷所思,加以政府在面对这些黑心大企业所展现的软弱无能,甚至处处维护的做为,让民众对政府彻底失去信心。国人不相信这些食品加工大企业进入该自经区后,在利益的驱使下会乖乖遵守政府规定;同样对于政府强调会把好关让进入「自由经济示范区」内加工的大量廉价国外农产品原料以及加工后的成品不会流入国内市场扰乱供需秩序,影响到国内相关农产品的行销和农民的生计,也因三管五卡破功而完全没有信心。在得不到民意的支持下,政府想拉抬国内经济势将举步惟艰,台湾经济可能迈入寒冬。
各国设立自由经贸区无不以金融、服务、电信、物流等为主,很少涉及农业,目的在创新市场投资条件和便捷的营商环境。即便是强调对外开放的上海自贸区也将部分农林渔牧投资项目(如种苗、珍贵优良品种研发、养殖、种植以及相关繁殖材料生产,中国所辖海域以及内陆水域水产品捕捞,粮食、食糖、植物油零售配送,稻米加工等等)列入负面清单,禁止限制外资经营。同样的台湾经济结构主体已经从农工转为服务业,根据国家统计2012年台湾国内生产毛额(GDP)为14.99兆台币,其中服务业贡献了69.15﹪,工业贡献了28.95﹪,初级农业只占GDP的1.90﹪;在出口贸易结构上系以工业产品为主占了98.7﹪,初级农产品与农产加工品分别只占0.3﹪及1﹪。要促进台湾经济成长,有效增加就业机会,自然应该把重心放在改善服务投资环境以及增进工商产品的出口全力冲刺,而不需纠结于争议大的农产加工议题,反拖延自经区通过的时程。
以当前社会氛围,「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在立法院审议时必将有一番唇枪舌剑,执政党若不顾民意想将服贸协议与自经区强渡关山,必将付出惨痛代价也非全民之福。全球州际化趋势正在形成,台湾不想落人之后,政府部门务实的作法应该暂缓推动农产加值运销中心,全力冲刺可以让民众有感的范畴并以更充分的时间备妥完备方案和农民做充分沟通取得共识后再行推动,以减少抗争力度,别因小失大。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