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控不可不知! 营养师:标示规定「这样看」才对
巧克力是许多人的最爱,不管是补充热量、下午茶点心、零食甜点都是最佳选择!不过你知道市面上的巧克力应该如何选购吗?卫福部食药署今(1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巧克力标示规定」,Cofit营养团队特别撰文教你怎么看懂巧克力的「标示」和「纯度」,让爱吃巧克力的你,更了解自己吃进哪些成分!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吃到哪一个。」~阿甘正传。
市面上巧克力百百种,进到超商、大卖场有满满一整柜来世界各地的巧克力,种类还有黑巧克力、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纯苦巧克力、苦甜巧克力、夹心巧克力、坚果巧克力、生巧克力... 你到底吃到哪一种?这巧克力里面究竟是什么成分呢?依照商品名称,消费者真的很难分辨,像「松露巧克力」这个名称,也让许多人有「这种巧克力添加了松露」的误解。现在就要带大家来多认识巧克力!
▲巧克力棒。(图/取自LibreStock)
【巧克力是如何制成的?】
生长在北纬20度到南纬20度地区之间的可可树,取其成熟的可可豆荚,将里面的种子取出,经过发酵并除去果肉,就成为可可豆。可可豆约含有18~20%的蛋白质,45~52%的可可脂,而可可生豆去皮烘烤后,经不断粉碎和辗压,即可做成「可可膏(可可块)」,这个可可膏就是100%的纯巧克力。
可可膏中的「可可脂(可可油)」经过压榨后可被分离出来,而分离后就会剩下干「可可饼」,可可饼可磨制成100%纯「可可粉」。由于100%纯巧克力味道苦涩难以入口,所以厂商会再加入糖、奶粉或其他原料制成相关的巧克力产品。
【巧克力标示规定】
为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使巧克力的品名「名符其实」,卫福部食品药物管理署于1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巧克力标示规定」,主要有几个重点:
巧克力为以可可制品为原料,并可添加糖、乳制品或食品添加物等制成,为固体型态不含内馅之黑巧克力、白巧克力及牛奶巧克力。
1. 黑巧克力:以可可脂混合可可粉、可可膏为原料
▲黑巧克力。(图/取自LibreStock)
☆总可可固形物含量≧35%
☆可可脂≧18%、
☆非脂可可固形物≧14%
市面上黑巧克力若标示 70% 即代表其总可可固形物含量有 70%,其余 30% 为糖及其他添加物。
▲白巧克力。(图/取自LibreStock)
☆可可脂含量≧20%
☆牛乳固形物≧12%
☆白巧克力不含可可固形物,因此严格来说被许多专家认为不是巧克力。
3. 牛奶巧克力:以可可脂及乳粉混合可可粉、可可膏为原料
☆总可可固形物含量≧20%
☆非脂可可固形物2.5%、牛乳固形物≧12%
【其他该注意的标示】
由于可可脂的成本较贵,而且可可脂也能被利用在化妆保养品产业,非常具有经济价值,部分业者会将可可脂抽出后,再用植物油(常用棕榈油)代替以降低成本。因此政府规定添加≦5%植物油取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应于品名附近标示「可可脂中添加植物油」,添加≧5%植物油取代可可脂之巧克力,应于品名前加标示「代可可脂」,让产品更加透明!
▲品名标示「代可可脂」之巧克力商品。(图/记者杨筱柔摄)
【巧克力的好处】
以「纯的巧克力」而言,巧克力的营养价值高,富含抗氧化植化素 - 黄烷醇,许多研究发现吃纯度高的黑巧克力,能降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风险,像是能增加血管张力、降低血管阻塞、改善血压,降低胆固醇等,另外,也有研究发现纯巧克力有预防大脑认知衰退,预防忧郁症的功效。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都是以纯巧克力或者巧克力萃取物做实验,市售大部分的巧克力因为加入了大量的糖、奶油等原料,仍是高热量的食物,在摄取时一定要注意,所以我们应该要学会了解巧克力的标示,做一个聪明的选择的消费者,不但满足吃的欲望,也可以维护身体健康喔。
>原文出处:巧克力购买注意事项:如何看懂包装上的标示并判断纯度?
本文作者/CofitCofit是台湾最大的线上营养师平台,以网站及APP提供专属营养师一对一密集指导,并有超过800位注册营养师为用户服务,并致力于结合科技和医学专业,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提供顶尖且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