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Family/肯.罗宾森:不只会考试, 教育有4种目的
现年68岁的肯.罗宾森(Ken Robinson),称得上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有「世界教育部长」之称,曾撰写《让天赋自由》、《让创意自由》、《发现天赋之旅》、《让天赋发光》等多本畅销书。他同时也是TED教育演讲的佼佼者,最受欢迎的演讲「学校扼杀了创意吗?」至今已拥有超过5千万的浏览人次,高居排行第一名。
睽违数年,他又推出了新的作品《让孩子飞:别让僵化体制扼杀孩子的未来》(You, Your Child, and School: Navigate Your Way to the Best Education),虽然也聚焦在孩子的学习与教育,但这次是由家长的立场出发,全盘思考多元的教育选择、孩子接受教育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原来,家长并非只能把孩子交给学校,其实可以发挥更大的力量。
台湾也有很多关心教育的家长,面对新时代的种种挑战,摸索着该如何协助孩子迎向不确定的未来?《未来Family》透过独家专访肯.罗宾森,邀请读者一起聆听大师的分享,以下是精采访谈内容:
Q:透过这本新书,你希望协助家长了解不同的教育系统,使他们的孩子得到好的教育。你认为怎样才称得上是「好的教育」?
A:我在书中提到,教育有几个不同的目的。首先是经济发展,父母期望孩子透过教育做好准备,将来能够维持生计、财务独立,并获得职场的成功,但要注意现在世界有哪些变化,以及年轻人在未来取得成功需要哪些社交技巧与能力。其次是文化发展,教育能帮助孩子了解文化价值、传统、历史、社区及世界文化。
第三是社会发展,也就是帮助孩子融入并参与社会。最后、也最重要的是个人发展。有两个以上孩子的父母都会同意,每一个孩子拥有不同的才能、兴趣和机会,要帮助他们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样貌。
此外,教育有不同的形式,也要学习如何学习,因为学习方式改变了,还有学校的价值观及文化也很重要。如何判断学校的好坏,主要与教育的品质与价值有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上大学,但教育可以更宽广及多元化。
Q:这些年来,你应该参访过很多不同的学校,你认为迈向「好的教育」的关键是什么?具体的例子?
A:我在书中特别指出学习、教育和学校三者的区别。孩子充满好奇、喜欢学习,拥有惊人的学习潜能;教育是较有组织的学习计划;学校则是学习者组成的社群。我认为好的教育是塑造一种好的学校环境,引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能力、态度与素养等。
全球有很多教育系统注重考试和竞争,但除了智力发展外,情绪、社交与体能等发展也很重要。因此,好的学校应提供宽广的课程,包括艺术、社会、人文、体育、专题导向、社区议题或批判思考等课程。很多教育系统朝这个方向在做。教育要顾及各地文化特色,新加坡、台湾、香港都有不错的新尝试,芬兰常被提及,苏格兰、加拿大也都有例子。学校和家长应认知到,我们需要宽广的教育,并鼓励中央和地方制定相关的政策。
Q:近年来,台湾的实验(另类)教育蓬勃发展。据你观察,美国的另类教育发展得如何?是否真的打破传统教育的制式框架?
A:我们称之为另类教育,代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另类教育注重的是个人的认同、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兴趣和才能,以及创意、社交情绪和社群发展的机会。这样的教育系统不会太严格,也不会完全受限于考试。有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书中提到「民主型学校」,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决定权,有的教育会教导孩子成为正向的决策者,都是强调更有人性的教育,而非标准化或制式化。
很多家长担心激烈竞争的教育系统无法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才能、培养需要的态度和技能及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就可以选择另类教育。
Q:你在书中谈到,家长对教育有一箩筐的担忧,可以谈谈大多数父母最担心的教育问题吗?如何找到解方?
A:很多父母担忧孩子能否继续念高等教育,然后找到好的工作。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人工智慧导致很多工作消失,还有其他很多的挑战。家长也忧心文化的问题,他们发现孩子的压力变大,原因之一是受社群媒体的影响。所以,我希望家长能够思考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正视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
没有两个小孩是相同的,每个人拥有不一样的天赋和能力。如果家长担心孩子的教育品质,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包括与学校的校长或老师合作,在既有的体制内寻求改善;结合其他人的力量,促成教育系统的改变;或者让孩子接受体制外的教育。
Q:考试和竞争对全世界的教育系统都有重大的影响,你怎么看这件事?
A:我并非反对考试和竞争,对年轻人来说,如果可以不受考试的制约,这是帮助他们养成专注与纪律的机会。考试本身不是问题,但在很多教育系统内,考试占有压倒性的地位,并且是透过考试来决定升学,导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这样的做法箝制了年轻人的发展和机会,也造成他们的焦虑及压力。
Q:你经常谈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可否给予家长一些建议,告诉他们如何帮孩子找到并发挥自己的才能?
A:教育很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个人发展:有人打开数学的书本,念起来很舒服,因为很快就能够理解里面的内容;有人喜欢弹奏乐器;也有人热爱运动。我们应特别注意、观察孩子从小喜欢做的事,并鼓励年轻人去发掘、发展自己的天赋,学校也可以提供他们不同的探索机会。如果孩子没有接触乐器、运动或做科技专题等机会,就很难发现自己对什么有兴趣或擅长做什么事。
Q:如果家长看不到孩子对任何事有特别的兴趣或天分,该怎么做才好?
A:每个人都拥有很多不同的天赋,也许不是非常特殊或独一无二,好到可以拿奖牌,但如果没有探索的机会,比如学校没有提供科学或音乐课程,孩子没有接触学习的机会,就不会发现自己对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也可能是自己的天赋所在。找到这些个人的特殊兴趣,也可以为人生增加乐趣。
Q:世界快速变化中,你认为教育能否跟上改变的脚步?为什么?
A:我确实认为教育可以跟上世界变化的脚步,生活中有很多例子。例如,科技的发展惊人,2007年,第一支智慧型手机诞生,大幅改变人们的生活,比如联络沟通、打发时间、学习或工作等方式。教育的改变是极缓慢的,但科技正加速带动教育的改变,包括线上课程、新的教学方法、支援课程的网路资源,甚至出现了虚拟学校。其实,学校、老师也是教育系统的一部分,他们改变,教育就会改变。未来已在眼前,包含非洲和印度等地在内,很多教育系统都开始产生新的变化。
Q:谈到科技,你认为科技是否会对教育系统带来重大的改变?就像它改变了音乐和通讯产业。
A:毫无疑问,科技对教育的影响已经发生了,也将带来重大的改变。科技用于教育上,已促成新的可能性,例如可以让学生线上共同协作一个主题,进行个人化的数位学习等等。科技不会是唯一的答案,但会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工具,可以用来提升教育品质,不只在这个世代,还有未来的世代。
Q:愈来愈多父母担心人工智慧和机器人的崛起,你如何从教育的观点来谈这个热门议题?
A:过去几年,人工智慧和机器人的崛起的确令人有点恐慌,但也促使教育不得不有所改革,其实人的弹性是很大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要让教育使学生变得更有适应力、创造力、灵活弹性和改变的能力等。
Q:为了回应快速变迁的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OECD和欧盟都强调素养教育,并认为素养(competency)结合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可以帮助孩子面对未来。你怎么看这一波教育改革的潮流?
A:孩子经由素养教育,应该会比较有能力去面对未来,常识上理解是这样。我不喜欢讲学科(subject),也许我们可以称为discipline(训练或修养),譬如数学、音乐或舞蹈都是一种discipline,结合不同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的想法及兴趣。如果孩子培养批判思考、合作、热情等能力,比较能够管理自己的生活及与他人相处。
Q:有学者表示,素养式的教育可以是:老师上课时的讲述只占20%、80%是设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包括以现象主题或专题为主的课程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培养素养能力。你对此的看法如何?
A:我认同这样的做法。好的教育,教学还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教学不是讲授、教导,而是帮助学生学习,甚至促成彼此的合作学习,这就是一种素养能力。
延伸阅读:
2.那封空白的悔过书,帮11岁的孩子说出了什么?
3.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教导,让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物欲不满足而走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