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台湾人》永怀师恩:敬悼习贤德先生
司机习老师(作者提供)
昨日将睡时刷朋友圈,岂料,竟看到好友转发辅仁大学新闻传播系友社团的一条噩耗:
「习老师下午过世,是突然倒下的。祝祷习老师一路好走,恸!」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甚至下意识的反应,是进一步确认消息的来源是否可靠。一看,原来是辅仁新传系另一位资深教师发布,顿感悲痛难已,乃至一晚彻夜难眠。心中所思,皆是与习老师八年师生之谊的点点过往。
而就在老师遽归道山的前两日,我还看到老师在微信朋友圈中转载我看过的文章。岂知,转眼间,师生二人已阴阳两隔。
我,甚至都没有办法立刻痛哭一场。因为,大悲无言。
缘起「政治学」
我与习贤德教授的师生之缘,始自大一时修习新闻传播系「政治学」的课程。
之所以会去修习旁边新闻系的课程,是源自新闻系好友的推荐。听朋友说,新闻系有位习老师,上课时十分喜欢针贬时弊,且言辞激烈。对于当时初到台湾求学的我而言,一看课程的名字与好友的介绍,不由引起了强烈的兴趣,加上历史系也鼓励同学修习外系所的课程,且认可学分,因此在课程单上加了习老师的这门「政治学」。
上习老的第一堂课,便为他对于社会不义之愤恨而感到震撼。当时时值马英九与王金平的政争,他在课上毫不留情地批评马英九「不审势」,「宽严皆误」,直言他有「道德洁癖」。也许是因为初到台湾的关系,对于台湾的政局,我的知识储备也仅仅局限于央视《海峡两岸》的新闻介绍,因而对他的一些批评并没有太多回应。
老师真正对我开始有所印象,是有一次上课时的提问,「各位同学知不知道联合国目前几个成员国」。我当时便举手,回答道「192个」。然后习老师又接连问了一串问题,我几乎对答如流。最后,老师问道,同学来自哪里,我说上海。「上海的这位同学知识储备很好。」就这样,我这位外系修课的同学就此进入到了老师的视野当中。
过了两个月后,「政治学」期中考试,我看到了一份令我难以忘记的试卷:这份试卷所需的知识储备量远比高中的政治、历史试卷涉猎面广得多,一堆陌生的名词让我无所适从。从前,我在答文科试卷的时候,极少碰到钉子,然而这次答卷能够让我倍感难堪。我第一次被大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毒打」。
果不其然,我没有及格,只有考了48分。我大学时代第一次考试,从不及格开始。当然,这次考试全班将近60余位修课同学中,只有4人及格,最高分也只有62分,是一名陆生所获,台湾本地的同学「全军覆没」。我已经是班上第5名。
「政治学」的课程,另一个魔鬼的地方在于课程报告。习老师的要求字数不少于1万字,且注释必须遵守学术规范。对于刚刚上大一的各位同学而言,这样的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乃至于我第一次做的课程报告,都是靠维基百科东拼西凑写就的,今天看来绝对是惨不忍睹。不过也正是透过课程报告的撰写,我第一次知道了中国知网、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等知识库的运用,并且第一次意识到怎样架构一篇文章,怎样规范地书写注释与参考书目等等。
从这点上来说,虽然当时大一的我们,几乎无不对习老师的要求有些微词,但现在看来,又无不感念老师的良苦用心。习老师透过严苛的课程要求,事实上帮助我们很好地从高中的学习状态过渡到大学的自主学习,以及掌握基本的科研素质。可以说,我日后走上研究之路,习老师「政治学」的课程是重要的启蒙训练。
到了大一下学期,逐渐适应了习老师课程的强度后,我逐渐感受到习老学识的渊博与人文社科学门之深邃。在习老师的课上,我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一次了解到法兰克福学派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接触到「异化」的概念。一直到现在,习老师的这些训练对我而言都是极重要的知识储备。
另外,由于是新闻系开设的政治学,老师授课又和台湾的时事政治紧密结合。下学期,台湾爆发了一次学生运动,习老师当机立断,结合这次运动开展了一次辩论赛性质的课堂讨论,让修课的同学结合事态发展探讨这次学生运动的背景、影响以及立场。在习老师的课上,我开始真正对台湾的政局有所关注和涉猎,并尝试思考两岸体制的差异,以及两岸问题的部分根源。
后来,到了大二、大三,我继续旁听习老师的课程,比如他传授的「本国新闻事业史」等。因而,我也成为了习老师眼中的一个「老面孔」了。
习老师为每次上课都精心准备资料,例如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新闻剪报等,且部分资料价值极为珍贵。举例而言,有一次上课,他为修课同学展示了一份特别的资料:2002年前大陆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逝世,作为同姓,习老师向时任福建省委书记、习仲勋之子寄唁电。后来,这位领导向习老师回信。习老师为我们呈现了这份回信,大家倍感惊异。
另外,习老师授课,很爱放电影和纪录片,在他的课上,我曾经看过法国动画片《我在伊朗长大》,还有陈坤、徐若瑄主演的《云水谣》等等。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偏好社会题材电影的品味,也是在习老师的课上一点点被培养起来的。
大四前后,经过一位好友的名片推送,我加到了习老师的微信。因此,透过微信,我与习老师的师生之缘,并未因为我升学政大而中止。相反地,通过习老师多次通过微信邀请的旅行,我感受到一位长辈对于晚辈的拳拳爱护之心,以及一位老师对于学生的殷殷期望之情。
习老师有一部灰色的商务车,每到周末或是假日,他总会邀请一些大陆的同学、访问学者,随着他一道到台湾的历史文化景点参观考察。我第一次接受习老师的邀请,是在四年前的11月,我和一位交换生和两位访问学者,坐上习老师的车,跟着习老师前往位在台湾新竹的张学良幽居地。自1961年,张学良即被幽禁于台湾新竹五峰乡,直至1990年代,他的幽居地周边没有任何公共交通方式,要去只能依靠自驾车,因而大陆游客甚少知道。习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张学良与赵一荻的住所,以及不远处著名作家三毛的故居之一。
令我们感动的是,习老师在我们就餐时大量地点菜,一边说大家不要客气一块吃,一边说这是「老板请客」,其实大家都明白这是习老师自掏腰包招待大家的啊!他还不时地跟我开着玩笑,「看你的朋友圈,你是个吃货,你一定要多吃一些。」当时,面对美味的原住民料理,加上习老师的盛情难却,我竟吃到十二分饱,至今难忘。
事实上,习老师亦是一位深耕中国近代空军史、台湾白色恐怖史、保钓运动史、孙中山研究等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治史专家。他的著述,极重视资料之爬梳与细致整理,在他研究空军史方面尤甚。对于台湾碧潭空军公墓中,埋骨其间的不少亡魂背后的故事,习老师可谓如数家珍。由此,在最后一次返台时,我请求习老带我参观一次碧潭空军公墓,习老师爽快地答应了。
习老师带领我参观一座又一座黝黑的殉难空军墓碑,希望我观察他们的籍贯以及殉难经过。透过墓碑主人的介绍,我知晓了一段在大陆并不广为人知的一段历史:台湾方面曾在50-60年代多次派遣高空(U-2黑猫)与低空(黑蝙蝠)侦察机前往大陆刺探情报,其间大量来自大陆的空军子弟殉难,或由于解放军拦截,或由于飞机失事。
再后来,我知道了习老师促成陈怀生等台湾空军将士,他们的遗属来台祭奠,以及迎送在大陆的空军遗骨返台安葬之事,不由对习老师高尚的史德肃然起敬。老师也透过这次特别的参观,让我看到了两岸同室操戈的悲剧,也让我反思两岸对峙背后的悲伤故事外,究竟如何寻求和平之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由此又感受到了习老师的良苦用心。
参观完碧潭空军公墓后,回学校前,习老师又招待我吃了一顿便饭。在这次便饭上,习老师意味深长地寄语于我:「你回大陆以后,要做两岸关系的缓冲剂,要多替台湾说点话。」或许,这是习老师在带领我参观空军公墓后的一个随感,但没想到,这是习老师当面为我交待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寄语。
在离开台北前的2020年10月27日,我跟随习老师探访位在台湾新北汐止的五指山公墓,这座公墓中埋葬着颇多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之人物,如严家淦、郝柏村等。在此之后,习老师又代我探访了台北忠烈祠。在参观完回学校的路上,习老师特意给了我一个塑料袋。我拆开一看,竟然是一套呢子西装。原来,习老师知道我即将要进行硕士论文答辩,特意将他才穿过3次的西装赠予我,让我体体面面、认认真真地面临人生中的这次大考。我当时感动到无言。在忠孝复兴捷运站下车时,我对着习老师高喊:下次老师来上海的时候,我一定倒履相迎。老师亦祝福我答辩顺利。之后,我下了车去搭捷运回学校,在进站之前,我特意回了头看了一眼老师的座驾。
当时我岂能料到,这竟是我们师生之间,此生最后一次相见!
因为这次回台完成手续实在过于匆忙,我没有机会穿上硕士袍,在我想去的一些地方留影作个纪念。不过,习老师所赠的西装,对我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件特别的硕士袍?后来,我把这套西装带回上海家中,爸妈一看,说道,「这套呢子西装的料子非常好,价钱不便宜吧。」
感念于我与习老师这段朴素真挚的师生之谊,我将习老师的姓名写入了我硕士论文的谢辞之中以示留念。今天回过头看感念习老师的文字,怎不令我肝肠寸断?
习老师的朋友圈,经常转发社会新闻、养生诀窍等状态,而且每日一发几乎都是十条朝上,难免有「霸屏」之感。同时,他也会群发一些消息。但,每次透过老师转发的文章,我亦能够在课堂之外感受到老师的教导。一直到我回到上海继续求学,我与习老师的联系依然密切。就在今年3月,习老师还委托我收集一部分有关1950年上海「二六大轰炸」的相关资料,为此我特意前往上海社科院历史所资料库调阅1950年2月至3月的旧报刊「淘宝」。此外,习老师还希望我去嘉兴的U-2纪念碑拍照存档,但因为自己学业的繁忙等原因,始终未能前往。如今,老师的要求已永远无法当面兑现,成为了一桩无可弥补的憾事。作为学生,我心里有愧!
(陆轶隽/政大陆生)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延续《旺报》两岸征文活动,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