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程/杂学不是乱学 教育创新也要「照步来」
▲教育的未来将愈来愈广泛多元化,打破我们现在认知的学科疆界与框架,「杂学」必然是趋势,但仍应该循序渐进,有更好的教育目标、方法、原则与模式。(图/视觉中国CFP提供)
教育应该要走向杂乱吗?现在许多人讨论教育时,提到体制就暗示着「僵化」,各种的规划与限制,在「让天赋自由」的号召下,似乎显得多余。近期在台北举办的大型教育展,主打的也是「杂学」。到底这个方向对不对?教育能多杂,过度会不会不好?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常想起两个也很杂学的长辈。
吴叔早年是做营建业起家,后来也做贸易,赚了不少钱,几年前,跟着流行也想当创投。有一次和我讲起他投了不少钱的案子:用清水为燃料的引擎,以及随身携带的小型冷气-前者不造成二氧化碳,后者用太阳能发电,所以超环保。吴叔神采飞扬地说着这个案子的发明人多大来头,未来的商机有多大。
我试着暗示他:「如果这样的发明能成立,那么,所有的物理定律都要改写。」吴叔说:「所以这叫划时代的发明、难得一见的巨大商机啊。」一阵子后,就很少再听吴叔说起这个投资案了,侧面得知,他亏损的钱不只千万元。
另一位陈大哥,很早就投入业务销售工作,因为擅长交际应酬,经营网络关系得宜,不到四十岁收入就非常高。具体多有钱我是不知道,但看他的衣着、车款、买房地段就略知一二。陈大哥早年学历不算很好,但是后来致富后很爱上课,热衷于掏出几万块,买一些大神级人物的课程,无论是人际关系、健康养生,或是趋势前瞻,他都上得津津有味。
陈大哥很爱传各种网路流言,例如防癌饮食、减肥秘法、通灵神算,以及各种政治阴谋论。常常收到他的「善意分享」,虽然有点打扰,但也不太碍事,他要怎么花钱,我也管不着。但有一次,陈大哥将来路不明的广告信以为真,买了成分有害的「健康食品」,全家人皮肤严重大过敏,花了不少钱,受了不少折磨,所幸两三个月内渐渐治愈。
无论是吴叔或是陈大哥,他们赚钱的能力都高强,都是「社会大学」的高材生。他们自学商界的生存之道、与各种人合作竞争,也算是「杂学」界的高手。但他们算是突破框架的教育成功案例吗?
杂学是未来趋势 但不该瞎拼乱凑
某程度来说,我是支持「杂学」的。教育该走向的未来,在许多方面,都可以、都应该比现在「杂」得多。
学习,年龄可以杂,二元一次方程式可以12岁学,也可以15岁再学。学习,科目可以杂,把世界上的学问分成文科和理科,本来就很荒唐,学院和科系的界限,常常限缩人的见识与思考。未来,学历标签也应该会更杂,因为人人都可以看台大、哈佛的线上课程,学养再也不能被简约划分。
▲把世界上的学问分成文科和理科,本来就很荒唐,学院和科系的界限,常常限缩人的见识与思考。(图/视觉中国CFP提供)
未来一定可以有更多学习上的「杂种」,他们的知识与技能横越、溢出我们今天认知的学科疆界,因为学科疆界也是人造的。这些疆界,其实有害我们知识的整全性,甚至不利我们的生存。这有点像所谓的「纯种狗」,其实是一种特别的变异型,适应力反而差。反而是杂种狗,擅于适应不同的环境。
但是杂学,也不该是乱学。就像杂种狗,相对上比较没有某些固定显著的特征,但也并不是半条尾巴、三只耳朵、四只左腿的瞎拼乱凑。
瞎拼乱凑的乱学,有可能会像是前述提到的「社会大学高材生」,他们某方面或许有专长,或许也不妨碍他们的生存,甚至也有可能因此致富。但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体系中,还有许多巨大的黑窟窿。而这些黑窟窿,就可能在某些时候绊他们一跤,甚至有可能吞噬他们。
其实,这些年来,我虽然一边在鼓吹杂学习 (我在 2016 年出版的书《人才,自造者》中就有一章,叫做〈杂学的大用处〉),但这几年,我也愈来愈能理解「制式」学习有些好处。这些好处,可以是「杂学」所延续传承的。
学习的内容可以杂,但是学习与教育的模式却不该乱。从各种已验证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式看来,「杂学之道」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元素:
一、知识体系-无论怎么学,必须知道有一个「知识体系」客观存在,那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可靠的知识有哪些,自己学了哪些,哪些又还没学。或许现在教育体系中的物理科、化学科教得偏艰深,但不能否认,这个架构还是我们完整、正确理解物质世界的最好地图。它不见得一定能用在赚钱,但是学到完整的物理化学知识体系,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避免一些太离谱的错误。例如,不会去相信「永动机」这类的发明,因为它分明违反了热力学定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其实是我们人生的保护罩。
二、路径引导-杂学习,也要循序渐进,什么是基础,适合先学;什么艰深进阶,可以后学。一直以来,我们有课纲,它往往太死硬,无法顾及学生各别的情况,但是它的存在还是很重要的。过去,老师的职责是以「讲课」为主,未来,学生可以从无限的资源得到知识,老师不必一直重复讲课,主要职责会变成:依据学生的特质与实况「点拨、鼓励、提示」学习步调。也许这个职位未来可能不叫老师,而叫做教练、顾问,或者是「课程指导员」。
三、评测检核-「考试」如果是彼此之间「比较高下」,它就是很残忍的,但它不该是这样。学习总是需要评测检核,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知道学得多深、还有什么该进步的空间。杂学的状况下,其实更需要合适的评测检核机制,不见得是一张限时写完的考卷,更不该是选择题。
四、共学群体-无论学什么,「同学」很重要。同学不必相同年纪,不必每天坐在同一个房间,重点是,在一段时间之中,你们一起学习,互相分享资讯,讨论与深化理解,互相合作也正向竞争。在各种学习情境中,共学常比独学来得好。相信未来的杂学,会设计出机制让人们找寻共学同伴,甚至可能跨国一起学!
▲「同学」很重要,可以一起学习,互相分享资讯,讨论与深化理解,互相合作也正向竞争。而未来,「同学」不必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甚至不会在同一个国家里。(图/翻摄自freepik)
打破框架不是没有原则 更要慎重以对
「杂学精神」的真意,应该是破除人造而且过时的旧框架,走进下一个时代应该要有的学习模式。走进新的教育模式前,我们需要定义更好的教育目标、方法、原则、模式,这是所有投入教育创新者需正视的考验。
在这个打破旧框架的阶段,教育研发与倡议者更要慎重。打破框架,绝不代表没有原则与路径,绝不该让教育陷入噱头、行销、包装的迷宫,不该任由家长和学生陷入「怎样学都没差」的误解,或是茫无头绪的恐慌。
当旧框架正在一点点被拆掉、被打破的时候,更需要尽快开始为新杂学建立合适的原则和路径,以免杂学变成缺乏成效、只剩迷惘的「乱学」。因为人们失望之后,反而可能迎来旧框架的复辟!
好文推荐
谢宇程/为了「午餐」 他决定在国外养孩子
谢宇程/政府首长是大权在握 还是步步惊心?
●谢宇程,专栏作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