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庇護島駕駛自撞頻傳 成為新危險區?

台中市北区进化北路设置多处行人庇护岛,近两个半月发生十八起汽车「切西瓜式」左转自撞庇护岛事故,该路段被网友称为「西瓜专卖店」。记者黄仲裕/摄影

为摆脱行人地狱恶名,交通部大力倡导设置行人庇护岛,但在驾驶习惯未改变下,却也导致事故频传,消基会批评,庇护岛反而成为驾驶的新危险区域,建议增设反光条;台湾安全驾驶监督联盟等十三个人本交通团体则发声明反驳,强调消基会忽略许多关键根本因素,可能因谬误使道路安全大幅倒退。

庇护岛的功能是分隔行人和车辆,车辆转弯幅度增加,防止驾驶视线有死角,大多设置在车流量大、路宽较大的路口处。

根据内政部市区道路及附属工程设计规范,明定行人穿越道长度廿五公尺以上应设置行人庇护岛,其宽度以一点五公尺以上为宜,突出路面高度以廿公分为宜,缘石应采屏障式。另规范,庇护岛端部应设置相关安全设施,包括反光导标、危险标记、靠右行驶标志或分道标志、路中障碍物体线等。

随着各县市政府近来广设行人庇护岛后,汽车自撞的事故也频传。像是台中市北区进化北路沿线近来设置多个行人庇护岛,但从去年十月至今,就发生十八件汽车左转、回转时,自撞行人庇护岛事故,其中进化北路、学士路口的庇护岛就有六件之多,网友干脆直接在谷歌地图上标注是「高业绩庇护岛」。

消基会质疑,行人庇护岛未能有效达到保障行人安全,反而成了驾驶的新危险区域,建议庇护岛增设反光条,提升其在夜间或光线不足时的可见性。

只是消基会的说法,引发人本交通团体不满。靖娟儿童安全文教基金会、行人零死亡推动联盟、还路于民行人路权促进会等十三个人本交通团体昨联合发表声明强调,这十多起无人死亡的事故,其实就是借由庇护岛保护了十多条生命,更凸显不适任驾驶人危险驾驶行为的问题。

人本交通团体指出,消基会忽视经驾照考验过的驾驶人危险驾驶行为及众多系统性问题,例如切西瓜(未达路口中心点转弯)、转弯未确实摆头确认、车窗隔热纸透光率等因素,反而举这些事故来推论行人庇护岛为「驾驶新危险区域」,可能因谬误造成道安大幅倒退。

对此,消基会董事长邓惟中表示,行人庇护岛的设计对于守护行人安全绝对值得肯定,但是如果有不少驾驶因为疏忽而撞上庇护岛,总有一天会波及到在庇护岛等候的行人。消基会并不是主张要撤销行人庇护岛,而是要求政府改良行人庇护岛的设计和对驾驶的宣导,也呼吁政府在行人庇护岛的设计上应该要加强其标示。

交通部表示,行人庇护岛主要用途就是在保护行人,并阻挡驾驶转弯抢快所造成的冲击,会加强向驾驶宣导改善用路习惯,或画设导引线、提升光线等。

台北市计程车驾驶员职业工会发言人李威尔认为,行人庇护岛确实可以降低行人与车辆碰撞,但无论怎么设计都还是可能有死角,建议利用号志将人车分流才可完全解决。

庇护岛出撞况 制表/生活文教中心、地方社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