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台湾掀起新一波荷兰热
文╱杨玛利
多年来,有一个国家,堪称是台湾产官学与媒体最喜欢拿来跟台湾比较的。那个国家就是荷兰。
台湾地理位置是东亚门户,就跟荷兰位于欧洲大陆的门户一样,都具备运筹中心的先天优势。
荷兰早已是名符其实的欧洲大陆门户。阿姆斯特丹旁的史基浦机场,是欧洲最大转运站之一,每年约6000万旅客进出。鹿特丹则是欧洲最大港口。其他地区的货物与人流,若要从欧洲大陆进出,首选经常是荷兰。
台湾本来也具备这种条件。1990年代欲发展亚太营运中心时,主政者心中一定有荷兰模式。
约八年前,因应全球物流与人流增加,空中运输量大增,当时桃园县长朱立伦推动桃园航空城,心中的典范城市也是史基浦所在的航空城哈勒墨梅尔市(Haarlemmermeer)。那是一个新兴城市,已有七个发展区域,共350 公顷。
2007年11月,《远见杂志》越洋采访包括史基浦机场在内的全球五大机场,制作〈全球飙机场〉的封面故事。
台湾喜欢跟荷兰比的第二个原因是,两国人口、面积与天然资源贫瘠的状况,都十分相同。台湾人口2300万,荷兰人口1600多万。台湾3万6000平方公里,荷兰4万1000平方公里。台湾多高山,荷兰则是1/3在海平面以下,都必须与天争地。
在内需市场小的情况下,荷兰以贸易立国,重视海外市场,这又跟台湾很像。目前荷兰人均所得是台湾二倍,具有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与花卉产业。因此台湾人也爱问,「为什么荷兰能,台湾不能?」
近来,台湾又喜欢跟荷兰比了。由于蔡英文总统上任后,积极推动「五加二」产业创新计划,包括亚洲矽谷、生技医疗、绿能科技、智慧机械、国际航太与新农业、循环经济两个项目。
其中,许多领域刚好是荷兰强项。尤其是循环经济,荷兰更是世界领头羊之一。
荷兰成台湾官员最佳观摩对象
自三年前,荷兰当地民间组织主动向政府建言发展循环经济后,经过社会上不同利益团体沟通,一年前荷兰政府宣布,要成为世界循环经济的热点。今年荷兰轮值欧盟主席时,也把循环经济当作主轴,筹办特展,邀请世界各国到荷兰观摩。
当台湾新政府想要搭上这股世界新趋势时,荷兰适时的又成为最佳观摩对象。光是近几个月就陆续吸引桃园市长、台中市长、基隆市长、科技部长、环保署长及不少民间企业与组织前往考察。据闻,台南市与台北市政府团队,也考虑出访。 荷兰如何打造循环经济热点?除了循环经济,科技创新转型的经验又如何?本期由我、资深撰述林让均与摄影副主编张智杰,有精采跨国报导。
本期还有两个重要专题。一个是年金改革,自从总统府6月启动改革委员会后,几乎天天占据新闻版面。总主笔彭杏珠把最具争议性的各种年金制度爬梳清楚,《远见》可能不是最早报导类似专题的媒体,但绝对是坊间观点最完整、内容最详尽的深入报导。
另外,《远见》长期关心教育,本期主编陈芳毓耗时好几个月,台湾本土最佳大学排行榜首度出炉,盘点台湾的大学办学指标。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0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http://goo.gl/tFh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