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技艺工占第2大 劳动部花12万打造首台织布机
▲劳动部劳安所投资12万元资金,要降低编织劳工肌肉骨骼伤害风险,打造原住民首台织布机。(图/劳动部劳安所提供)
劳动部劳安所今(14)日指出,已投资12万元资金,打造原住民织布机,其可降低劳工肌肉骨骼疼痛部位改闪10%~26%。劳安所表示,该台机器于今年7~8月完工,预估不仅有效改善劳工职业伤害,也能增加纺织速度,提高产量。
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行原乡部落文化创意产业,从历年统计原住民从事「技艺有关工作人员」比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已从99年12.4%提升至102年17.0%。
同时,根据原民会今年6月的最新调查也指出,目前原住民所从事的行业类别中,以服务及销售人员为最大,约占21%,而技艺相关工作人员则占20.29%为第二大。
劳研所进一步解释,原住民族织布机从早期配合游牧生活迁徙方便所设计的「席地水平织布机」,到农业社会发展「直立型与落地型的高背式织布机」,到现在多使用「国外进口木座桌上型织布机台」居多,且大多随意置放于会议桌上。
而编织劳工作业型态为一天8小时维持头颈部过度弯曲,以及压迫大腿的固定坐姿,一天的编织工作平均重复穿梭动作与拉压打紧把手的次数约1,700次之旋转手腕动作,长时间的不良姿势实为职业性肌肉骨骼伤害的高危险群。
劳研所调查发现,编织业劳工近一年内曾因疼痛而影响到工作或生活者,以手腕/手部占50%最多,其次为下背/腰部及肩膀。因此,劳安所设计出首台改良式落地型织布机台,包括将桌上型改为落地型,也使织面往前倾斜10°,原手部操作综片,改以脚踏控制。
此外,也减少手部操作频率,扩大上下经线间距,增列飞梭导板及其支撑架,以拉力方式穿梭,减少手腕关节过度弯曲之操作频率改善后风险值从27降为18,且劳工肌肉骨骼疼痛部位改善比率达10-26%,劳安所强调,若未来经费允许,不排除扩大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