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平:政府公告碳費也應同步宣告台灣 CBAM推動時程
张安平指出,碳议题没有疆界也无法锁国,台湾如果只实施碳费、却没有配套的CBAM碳边境机制,将会造成高碳排商品倾销台湾,衍生国家之间的「碳泄漏」,结果实施碳费后的台湾产业价值链碳排不减反增。图/台泥提供
环境部将召开碳费费率审议会,并预定在3月底公告碳费基准,国内年碳排量逾2.5万吨的企业须根据2024年排放数字,于2025年开始缴碳费,意味台湾碳有价时代正式来临。
台泥董事长张安平14日表示支持碳有价,但也呼吁环境部应该同步具体公告台湾CBAM的推动时程表,并要求进口商品开始申报碳排放量,避免使用高碳排进口原料及商品之企业,错估可以免除碳成本;也借此健全产业公平竞争环境,更以此积极影响台湾的贸易伙伴国家、亦即上游供应链一起减碳。
张安平指出,碳议题没有疆界也无法锁国,台湾如果只实施碳费、却没有配套的CBAM碳边境机制,将会造成高碳排商品倾销台湾,衍生国家之间的「碳泄漏」,结果实施碳费后的台湾产业价值链碳排不减反增。台泥初估,光是水泥产业,如果收取碳费后,放任国外高碳排水泥与熟料,完全无须支付任何碳成本进入市场完全取代本土产品,每年台湾将增加约一个直辖市的碳排量。
张安平被记者问到碳费征收后对景气的影响?他回应,「首批碳费征收对象包含电力、钢铁、水泥、石化业、半导体、与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业等制造业,估计要收的吨数高达1.1亿至1.2亿吨,如果乘以每吨300元,就是三百多亿,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不是小数字,对景气与竞争力势必会有影响。」但他支持进口商品跟本地商品都支付一样的碳成本(碳费)。
张安平被问到,政府是否是为了抑制物价或者牵涉到环境部财政部与经济部的权责?他表示,「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的水泥熟料,他的产品碳足迹,较台泥的低碳水泥,差了10~20%」张安平认为,「碳是跑不掉的,现在政府对进口水泥无须申报碳排并缴纳代金,对于本土业者是相当不公平,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碳的议题没有甚么为难,对全世界、对所有企业都是义正严词,税是一回事,碳是责任,是对环境的改变。」
张安平指出,对于国外进口商品,财政部会征收货物税及营业税,为什么这些费用可以收,但政府对环境变迁法理面明订对进口商品收取的代金就不能收呢?他表示,一个产业死掉是回不来的,如果我们都不积极面对,就会等着被其他国家修理,我们会大大失去竞争力。
台泥指出,水泥业是与自然最息息相关的产业,「碳」也是水泥产业一直以来面对的课题。台泥在台湾还未推碳定价、未有标准的情况下,提早做出因应,无论是改变制程、降低产品碳足迹、碳管理等。另一方面台泥自2018年开始迈向国际,深入布局欧洲市场,在欧盟累积237万吨碳权,近期刚刚完成扩大投资土耳其葡萄牙低碳水泥,台泥深刻理解世界正在运行的碳机制规则与急迫性,也看见碳定价机制不健全的风险与冲击。
台泥表示,欧洲议会提出的 CBAM 冲击评估报告,未采取碳定价配套措施会产生5-25%碳泄漏;环境部前身环保署于2020年委托英国伦敦政经学院的研究报告中也示警,政府要预防征收碳费后产生碳泄漏,需有相关配套。但至今环境部仍未根据气候变迁法第31条制订台湾 CBAM 子法,让进口商品必须申报碳排并缴纳代金。
台泥认为政府不应为了减缓碳费可能对国内物价产生的冲击,而放任国外高碳排商品进口台湾,结果实施碳费的台湾产业价值链碳排增加。在以全球为尺度的今天,国家间的碳移动都会有迹可循,既不利于台湾迈向净零,更将使台湾沦为全球碳缺口。
张安平建议政府要推台湾版 CBAM,可以和欧洲学习,因为欧洲从2005年开始,到设定2034年所有行业都要支付碳成本,花了30年时间演进制度。根据欧盟3月初公布第一阶段各国企业申报 CBAM 碳排资料进程,政府辅导台湾出口商积极配合欧盟进口商,因而让台湾在欧盟 CBAM 申报数中名列第五。
台泥因此认为,政府内部对 CBAM 机制并非不了解,呼吁台湾在推行全球唯一的碳费制度同时,政府应仿效欧盟同步提出台湾 CBAM 推动时程表,帮助国内每一个企业得以因应「碳」这个将改变全球产业生态的课题,让每个企业都能可预期、可规划、可执行、可按部就班的做出因应。
根据水泥工业同业公会统计,进口水泥占台湾水泥消耗量逐年上升,自2013年11.26%成长到2023年24.83%。而台湾前三大水泥加熟料进口国家为越南(50.9%)、印尼(25.69%)、泰国(11.62%),世界银行资料显示,这些国家水泥业无须在国内支付碳税(费)。
台泥根据公开资讯试算越印泰出口的熟料与水泥加上航运运输碳排后,产品碳足迹皆比台泥亚泥产品高。但公会资料也显示,进口水泥经过船运加上运费成本,目前抵达台湾后仍比本土生产水泥一吨便宜最少300元,如果未来国内碳费每吨至少超过300元,2024年起进口水泥在市场价格上就比本地水泥多出至少20%优势。这些进口原料碳排高又价格低廉绝对存在倾销与碳泄漏的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