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出身蓝领家庭 她透过教育脱贫、翻转人生

「我算是一个投机的人,学会塑造努力的自己,才能理所当然拥抱目标」,《咬一口马克思水煎包:我这样转大人》的作者慧慈,出身于典型工人阶级家庭,她的成长过程一路颠簸,经历无数歧视与磨难,持续努力下,最终透过教育脱贫、翻转人生。她阐述的故事,没有庸俗的励志格言、激进的社会控诉,各类美食香气串起文字,引领读者从她的生命经历,重新审视自己及这个社会。

身为蓝领阶级的女儿,张慧慈从有意识起,双手就忙着做家庭代工国中时开始在工厂工作,过着半工半读的日子。一如大部分弱势家庭的儿女,她成长历程不算顺遂,小学时用优异成绩换取的高价笔,一到学校,就被老师一口咬定是偷来的赃物,还向同学硬挤出最无辜的「对不起」。这一切发生,不是取决于她的人格,而是她所身处的社会位置。

考取清大人社系后,张慧慈面临人生最剧烈转折点,以往的她深信,加诸生命的不公不义,与上辈子没烧好香有关,但社会学掀起天翻地覆的思想震荡,她开始理解许多事件幕后凶手,往往是不够成熟的社会结构,「过去降落于我身上的众多事件,层层堆叠出的标签与伤害,他人为我订定的行为准则始作俑者是社会,是社会建构而成的。社会用阶级位置、用文化资本、用品味等象征资本,直接、隐诲的,告诉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个人:『你,该是什么样子』。」

张慧慈说,自己幸运了一点,因为会读书,透过教育成功翻转人生,但对其他同阶层出身的孩子,这也是一种「惩罚」,「我想让大家知道,很多事情不是上辈子做太多坏事,也不是自己的错,是社会结构的问题,是社会定义了我们」,即使她仍在寻找目标旅途上,还是盼能借由自己的故事,为相同境遇沿路画上记号指引方向,「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打电动也可以做得很好,功课好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不过,社会要被改造的「关键点」究竟在哪?张慧慈神情坚定,「是教育,不是笼统升学教育,而是更普及、有社会概念的教育,很多小学老师会用『刻板印象』定义学生,自动筛掉他们心中对国家无用的人,使不少人被迫走上大众认为的不归路」。教育不该是愈往上爬,愈值得被奖励的事,汰换不适任的教师、优化基础教育,彻底翻转文化想法,才是消弭阶级迷思的根本关键,「强化国中小教育,把学生最迷惘的阶段做好,比多元入学更有用」。

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却始终在急流中站稳,不悲伤过久的秘诀是什么?张慧慈坦言,自己曾是很负面的人,三年级还写过遗书,但后来发现,落入悲伤有点累,加上生活中存在需要不断奋战的敌人(亲戚),才会一直坚强站立着。不同于老用人生大道理的包装自己的成功者,她的故事贴近群众、充满「人性」,她说,被逼急的时候,也会做些小小报复平衡心理,如:用各种隐晦词汇骂老板等,「让自己快乐,有时候要把悲伤还给那个人」。

剥开张慧慈的故事,没有被神话的成功情节,她一路忠于自己,小时候是为了以后「坐办公室」而念书长大后透过教育,再反向思考教育的本质,对她而言,教育是翻转人生的途径,但这张资格证,不应该成为读到大学后,才可拿取的物品

她和普通人相同,喜欢美食、旅行,休闲兴趣是打游戏、看漫画,教育让她走上社会认同的那端,掌握既得利益者话语,了解论述的手段,不过,这也不代表要放弃原来热爱的事物,终日活在社会期许中,「你应该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学习包装成上进的青年,省略掉被批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