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的月光曲-台積電文學沙龍101現場報導】侯延卿/圈內與圈外的距離

萧诒徽(左)、熊一苹。记者林伯东/摄影

2023年岁末,「星期五的月光曲」文学沙龙度过它与孙运璇科技‧人文纪念馆的第101夜。萧诒徽和熊一苹交换朗读对方的作品,主持人是林巧棠。三人相识多年,其中两人是密友、两人是情侣,友情与爱情没有距离。

萧诒徽和熊一苹以前是政大中文系同班同学暨同寝室友,两人开始写作的时间相近,也在差不多的时间变成专职写作者。

2016年萧诒徽第一次获得林荣三文学奖新诗首奖,受到一个写作团体成员们蜂拥而至的批评,让他非常沮丧。他感到紧张焦虑时,第一个念头就是打电话给熊一苹。后来他觉得这样不健康,因为他不是从创作的方向找回他应有的价值,而是从别处截长补短。如果真的写不好,但好朋友一直称赞他写得超好,他就一辈子无法进步。

熊一苹在大学时期参加写作团体「轻痰」读书会,成员之间为了互相给予对方真正的建议,常有类似批斗大会的场面,互相伤害,让自己变得坚强,不过很多人无法享受这种锻炼。说到这里,林巧棠现场Call out「轻痰」成员楚然,聊一聊往事。

这次对谈的主题是「距离」,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创作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或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萧诒徽强调自己是写作者,不是作家。不是把什么事情放在心中的第一位,那件事情就会变成生命中的第一位。他心目中的作家必须全身心奉献、投入写作,经过实践的过程,甚至计算KPI(关键绩效指标)。

熊一苹是高雄人,老家在屏东,他考上政大、台大时,乡长、里长都会写红榜贴在他家门上。他认为,大学与研究所的训练,让他习惯把许多事物剖析得条理分明,连带导致在非学术领域的生活中也下意识地把事情梳理得很干净、清楚,然后决定自己的立场,这样其实活得很累。去年他搬到台南,天气比较好,物价比较低,身心比较放松,对很多事情渐渐变得比较不执着、不讲究。所以现在如果有人问他职称,他就说「作家」。虽然自称「作家」会觉得有点惭愧,但他已经妥协了。有时候太有原则,反而造成别人的困扰。萧诒徽觉得这不是妥协,而是比较灵活地面对原则。

说到两人这些年的变化,林巧棠现场Call out萧诒徽的妈妈。萧妈妈很欣慰萧诒徽到台北这些年,在各方面都有所涉猎。她说,不局限自己的发展,就是最好的发展。

熊一苹硕士毕业后,接触到影视工作,既有文学背景,又了解独立音乐相关的文化。在复合式的领域当中,对每个层面都略知一二,构成了他现在的状态──不管跟哪个圈子的人相处,都被视为另一个圈子的人。

萧诒徽也是,他曾在艺文媒体工作、玩过乐团、参加过剧团、为影集写过剧本,经历各式各样的创作圈,可是没有在特定领域中持续经营。萧诒徽回忆国中时,他只会读书,梳中分头,形象是经典的书呆子,后来发现自己不够努力活出自己。他的人生偶像椎名林檎让他找到典范,他体悟实践自己的方法,无须刻意求「怪」或「不怪」,而是从自己的本质出发。

熊一苹现在比以前圆融,过去他透过很多原则建构自己,但坚持自己的同时,却把别人推远了。现在的他,重新寻找自己和每个人的共同之处,建立连结,与不同领域的人拉近距离。因为他相信,让原本无法互相理解的人可以沟通,就是文学的力量!